黄河颂 中心思想、整体感受、主要内容、语言风格如题.

问题描述:

黄河颂 中心思想、整体感受、主要内容、语言风格
如题.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一句,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4.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奔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
  《黄河颂》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 《黄河颂》以“我”为抒情主体,由黄河的形象,写到黄河的精神,由“我”的“望”,写到“我”对黄河的赞颂,再写到“我们”的决心.全诗—气呵成,激情澎湃,气贯长虹.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我”到“南北两面”),写“我”所看到的黄河形象,突出了黄河不可阻挡的气势.诗歌由“我”落笔,由“我”的“望”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这样不仅和下两层的内容紧密相承,而且也紧扣题目的“颂”字.而“我”所站的“高山之巅”,又从侧面表现了黄河的气势.诗人描写黄河形象,不重在写“形”(尽管也有“金”写色,“九曲连环”写形),而重在写黄河的动态,“滚滚奔向东南”“掀起”“劈”一系列动作,着墨不多,却把黄河的气势表现得十分充分.
  第二层(由“啊!黄河!”到“发扬滋长”),从三个角度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摇篮”,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屏障”,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伟大精神”.写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呵护了中华民族,在精神上滋润了中华民族,由衷地歌颂了黄河的伟大.三者都用“啊!黄河!”领起,条理分明,充满激情.
  第三层(最后四行),表达祖国儿女的决心.这一层,诗人用直白的语言表达了祖国儿女的决心.采用这样直接抒情的手法,和全诗的气韵格调保持一致,同时,也是由诗的主题和特定的时代背景决定的.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