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水利工程历史

问题描述:

都江堰水利工程历史

都江堰坐落于成都附近.
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这项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目前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1998年超过一千万亩.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鱼嘴分水堤:“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飞沙堰溢洪道:“泄洪道”具有泄洪徘砂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 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宝瓶口: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都江堰——中华民族智慧文明、科学创造的结晶——一世界水利史上的璀灿明珠.公元前256年秦昭襄工践位期间,郡守李冰率领蜀地各族人民创建了这项彪炳史册千古不朽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以其“历史跨度大、工程规模大、科技含量大、灌区范围大、社会经济效益大”的特点享誉中外、名播遐方,在 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都江堰是由渠首枢纽、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地)36县(市、区)1003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50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其灌区规模居全国之冠.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神奇功效,使中外专家、学者、和游人无不为之倾倒.渠首三大主体工程修建在岷江出山口处.这里群山环抱,大江中流,气势恢宏,景色绝佳.堰功人物,代代相济;文人墨客,多会与此.特别是建国以来,*三代领袖及众多**,外国元首、政要和专家学者,均莅临巡视、观览和考查.这里山水所在,胜迹如云,景观随步,令人流连忘返.
都江堰灌区是四川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四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物华天宝,地杰人灵”,历史上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灌区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都市华彩及城镇风光,异彩纷呈,美不胜收.灌区水利,星罗密布,各展风韵,各具特色,令人赏心悦目,“人民渠、东风渠、三合堰、通济堰,碧水荡伯;黑龙滩、三岔湖、鲁班水库,湖光涟滟;龙泉洞穿,天工开物,灵水泉涌”.全灌区呈现出“长龙地上走,银河天际流;彩虹起深谷,高峡出平湖”的壮丽图景.
都江堰用她的乳汁,哺育西蜀大地,创造了“天、地、人、水”和谐共荣的光辉典范.在人类向21世纪跨越的伟大进程中,都江堰将显示出她更加辉煌的新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