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 阅读答案
伤仲永 阅读答案
伤仲永 北宋朝(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的时候,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它们.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借邻居的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刻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他的这首诗把赡养父母、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奇,渐渐请他父亲去做客,还有的人用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仲永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从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了.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仲永的才能已经)已经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远远地超过有才能的人.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则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一、词解
1.隶:属于
2.世隶耕:世代从事农业生产;
3.未尝:不曾;
4.求:要求
5.异:对……感到奇怪
6.借旁近:从邻居那里借来;
7.与:给;
8.书:写;
9.为:题写;
10.以……为意:把……作为诗的内容;
11.观:欣赏;
12.自是:从此;
13.是:这、此;
14.就:完成;
15.者:.的地方;
16.稍稍:渐渐;
17.或:有人;
18.宾客:用宾客之礼相待;
19.邑人:同县的人;
20.乞:求取,这里指花钱求仲永提诗;
21.利其然:贪图这样(以此有利可图);
22.扳:通“攀”,牵,引;
23.环谒:到处拜访;
24.使:让;
25.从:跟从;
26.称:相当;
27.闻:听说;知道
28.泯然:完全.指仲永的才华完全消失,和普通人一样了.
29.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30.王子:王安石的自称.
31.通悟:通达聪慧
32.夫:句首发语词,不译.
33.固:本来.
34.文理:文采和道理.
35.利:以……为利.
36.可:值得.
37.秀才:这里指一般学识优秀的士人.
38.谒:拜访.环谒:四处拜访.
39.书具:写字的工具,指笔、墨、纸、砚
40.异焉:对此(感到)奇怪
41.彼其:他
42.贤:胜过
43.材人:有才能的人
44.自:回到
45.金溪:地名,现在江西金溪
46.尝:曾经
二、句解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译:父亲感到十分奇怪,从邻居那里借来给仲永.
2.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并且自己在诗上题写上了名字,他的诗以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为主题.
3.自是指物为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从此只要别人指定东西就能写诗,马上完成,它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观赏的地方.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乡人感到奇怪,渐渐用宾客之礼款待他父亲;有人还用钱来求取仲永的诗.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父亲认为这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到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
6.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不能与以前所听说的相符合.
7.泯然众人矣!
译:完全成为平常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