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考好小学升初中的行程问题应用题
如何考好小学升初中的行程问题应用题
行程问题
在行车、走路等类似运动时,已知其中的两种量,按照速度、路程和时间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求第三种量的问题,叫做“行程问题”.此类问题一般分为四类:一、相遇问题;二、追及问题;三、相离问题;四、过桥问题等.
相遇问题
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道口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延续、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即为相遇问题.
例1:AB两地相距280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25千米.两车需要几小时相遇?
2800÷(45+25)
=2800÷70
=40(小时)
答:两车需要40小时相遇.
相离问题
两个运动着的动体,从同一地点相背而行.若干时间后,间隔一定的距离,求这段距离的问题,叫做相离问题.它与相遇问题类似,只是运动的方向有所改变.
追及问题
两个运动着的物体从不同的地点出发,同向运动.慢的在前,快的在后,经过若干时间,快的追上慢的.
解答这类问题要找出两个运动物体之间的距离和速度之差,从而求出追及时间.一般有:
追及的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的路程
追及的路程÷追及时间=速度差
例1:甲、乙两人分别从东西两地同时向东面行.甲步行每小时行5千米,乙骑车每小时行14千米.4小时后,甲被乙追上.求东西两地的距离.
当乙追上甲时,乙比甲多走的路程正好是东、西两地的距离.
(14-5)×4=36(千米)
答:东西两地的距离为36千米.
例2:分、时针重叠问题.
当时针在3点,分针在12点时,分针第一次与时针重叠时,是几点几分?
当把针的速度看作“1”时,时针的速度是分针速度的,两者的速度差是1-,两针相距15格.
15÷(1-)
=15÷
=16
答:分针和时针第一次重叠时,是三点十六又十一分之四分钟.
流水问题(行船问题)
已知船的顺水速度和逆水速度,求船的静水速度及水流速度.
解答这类问题,一般要掌握下面几个数量关系:
船的静水速度+水速=顺水船速
船的静水速度-水速=逆水船速
(顺水船速+逆水船速)÷2=船的静水速度
(顺水船速-逆水船速)÷2=水速
例:从甲地到乙地的水路有120千米,水的速度为每小时2.5千米.某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7.5千米.它在甲、乙两地之间往返一次需要多少小时?
求船在甲、乙两地之间往返一次共需多少小时,实际上就是求它顺水而下与逆水而上共需多少小时.
7.5+2.5=10(千米)→顺水船速
7.5-2.5=5(千米)→顺水船速
120÷10+120÷5=36(小时)
答:它在甲、乙两地之间往返一次需要36小时.
过桥问题
一列火车通过一座桥或者是钻过一个隧道,研究其车长、车速、桥长或隧道道长,过桥或钻隧道的时间等关系的一类应用题.
解答这类应用题,除了根据速度、时间、路程三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外,还必须注意到车长,即通过的路程等于桥长或隧道长加车长.
例1:一列火车全长180米,每秒行驶20米,要经过840米的隧道,全车通过需要多少秒?
列式:(840+180)÷20
=1020÷20
=51(秒)
答:全车通过需要51秒.
例2:一列火车通过605米长的桥要45秒,以同样的速度穿过380米的山洞需要30秒.求这列火车的速度及车长.
分析:行驶605米与行驶380米的时间差,是所行的路程的差,用去的时间,就是行驶两个不同路程的时间差.由此可以求出火车的速度.
列式:(605-380)÷(45-30)
=225÷15
=15(米)
用火车的速度乘以45秒(或30秒)得到火车45秒所行的路程,比桥长要多.这个多的实际上就是车长(或是30秒所行的路程,比山洞要长,这个多出的就是车长).
列式:15×45-605
=675-605
=70(米)
或:15×30-380
=450-380
=70(米)
答:这列火车的速度是每秒行15米,车长是7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