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边塞诗的特点

问题描述:

高适边塞诗的特点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之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古代诗歌的历史长河中焕发着耀眼的光芒.
  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
  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如《别董大二首》之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技巧上看来全不用力,词从意出,没有刻意辞彩修饰.
  高适生平和创作可分四个时期:
  ①开元二十年前,谋事不成,困守宋中,是诗歌创作开始时期;
  ②开元二十年至天宝八载,首次出塞,浪游无成,为创作极盛时期;
  ③天宝八载至十四载,侧身下僚,从戎入幕,创作才能继续得到发挥;
  ④至德元载(756)后,仕途得意,虽然也写过一些佳作,但总的说来,较前三个时期逊色.
  高适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实性较强.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边塞诗,成就最高.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高适有些赞美不义战争、歧视少数民族的作品,如《李云南征蛮诗》等,是这类诗歌的糟粕.
  ②反映民生疾苦的诗.这些诗比较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九、《东平路中遇大水》等,真实地描写了广大农民遭受赋税、徭役和自然灾害的重压,对他们的困苦境遇表示同情,他还写过一些赞美“良吏”的诗,从“仁政”思想出发,提倡轻徭薄赋,在当时也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③讽时伤乱诗.大抵指斥弊政,对统治者的骄奢淫逸有所批判,如《古歌行》、《行路难二首》等.还有一些诗作于安史乱后,对政局流露出忧虑和愤慨,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登百丈峰二首》等.
  ④咏怀诗,数量最多,思想内容比较复杂.象《别韦参军》、《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效古赠崔二》、《封丘作》等,抒写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对现实有所不满.
  而像《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人日寄杜二拾遗》等,或抒发友情和别意,或向往隐居生活,情意真挚,颇有感染力.这类诗中也有一些企羡功名富贵和吹捧达官贵人之作,并无可取.此外,还有一些咏史之作如《宋中十首》,以及某些描写旅途景色的诗如《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赴彭州山行之作》,也颇有佳句.高适的诗在当时已享有声名.《新唐书·高适传》说他“以气质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布”.殷璠《河岳英灵集》也称许他“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王士祯指出高诗风格为“悲壮而厚”(《带经堂诗话》).
  感情深挚,意气骏爽,语言端直,笔力浑厚,是高适诗风的基本特点.以诗体而论,高诗古体胜过近体,尤以七古最为擅长.歌行长篇,波澜浩瀚,声情顿挫,最是沉雄激壮.五古质朴古直,接近汉魏古诗的气息.近体则以七律和七绝为优.高适作品的编集,原有天宝七载左右张九皋编、颜真卿作序的诗集,今佚.新、旧《唐书》著录其文集20卷,亦不存.今有《四库全书》所收明汲古阁影宋抄本《高常侍集》,凡诗8卷、文2卷.又有《四部丛刊》影印明活字本8卷.另有明张逊业、许自昌等辑本,皆为2卷.明杨一统辑《高适集》1卷.敦煌《唐诗选残卷》、《高适诗集残卷》等,尚存部分佚诗.注本有今人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笺注》、孙钦善《高适集校注》,皆附年谱.研究高适生平的著述有王达津《诗人高适生平系诗》、彭兰《高适系年考证》、周勋初《高适年谱》、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高适年谱中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