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植被地理分布规律性

问题描述:

什么是植被地理分布规律性

一、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主要来源,随着地球纬度的高低不同,地球表面从赤道向南、向北形成了各种热量带.植被也随着这种规律依次更替,故称为植被的纬度地带性.世界植被的纬度地带性规律:北半球自北至南依次出现寒带的苔原、寒温带的针叶林、温带的夏绿阔叶林、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以及赤道的雨林.大体上是沿纬度排列的.欧亚大陆中部与北美中部,自北向南依次出现苔原、针叶林、夏绿林、草原和荒漠,植被分布也呈现明显的纬度地带性.但这种分布规律是相对的,常受海陆位置、地形、洋流性质以及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强烈影响.
植被分布的经度地带性主要与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和地形相关.一般规律是从沿海到内陆,降雨量逐渐减少,植被也出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就北美而言,它的两侧都是海洋,其东部降雨主要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气团,雨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相应地依次出现森林、草原和荒漠.北美大陆西部虽受太平洋湿润气团的影响,雨量充沛,但被经向的落基山所阻挡,因而森林仅限于山脉以西.所以,北美东西沿岸为森林,中部为草原和荒漠.植被从东向西依次更替着森林-草原-荒漠-森林,表现出明显的经向变化.
我国植被分布的纬向地带性变化可分为东西两部分.在东部湿润森林区,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西部位于亚洲内陆腹地,在强烈的大陆性气候笼罩下,从北至南依次出现一系列东西走向的巨大山系,打破纬向地带性,因此,西部自北向南植被纬向变化如下:温带半荒漠、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漠带-高寒草原带-高寒山地灌丛草原带.我国植被的经向地带性,在温带地区特别明显.从东南至西北受海洋性季风和湿润气流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依次有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和极端干旱的气候.相应出现东部湿润森林区,中部半干旱草原区,西部干旱荒漠区.
值得注意的是,经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并无从属关系,它们处于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中.某一地区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规律,决定于当地热量和水分的综合作用,而不是其中一种因子(即热量或水分).
二、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除纬向和经向规律外,还表现出因高度不同而呈现的垂直地带性规律,它是山地植被的显著特征.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气温逐渐下降,而湿度、风力、光照等其它气候因子逐渐增强,土壤条件也发生变化,在这些因子的综合作用下,导致植被随海拔升高依次成带状分布.其植被带大致与山体的等高线平行,并有一定的垂直厚度,这种植被分布规律称为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在一个足够高的山体,从山麓到山顶更替着的植被带系列,大体类似于该山体所在的水平地带至极地的植被地带系列.例如,在西欧温带的阿尔卑斯山,山地植被的垂直分布和自温带、寒温带到寒带的植被水平带的变化大体相似.我国温带的长白山,从山麓至山顶所看到的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云冷杉暗针叶林、岳桦矮曲林、小灌木苔原的植被垂直带,也是同自我国东北向太平洋沿岸的前苏联远东地区,直到寒带所出现的植被纬度地带性相一致.因此,有人认为,植被的垂直分布是水平分布的“缩影”.而两者间仅是外貌结构上的相似,而绝不是相同.如亚热带山地垂直分布的寒温性针叶林与北方寒温带针叶林,在植物区系性质、区系组成、历史发生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这主要因亚热带山地的历史和现代生态条件与极地极不相同而引起的.
山地植被垂直带的组合排列和更替顺序构成该山体植被的垂直带谱.不同山体具有不同的植被带谱,一方面山地垂直带受所在水平带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受山体的高度、山脉走向、坡度、基质、局部气候等因素影响.总之,位于同一水平植被带中的山地,其垂直地带性总是比较近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