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 梁衡读后感300字
晋祠 梁衡读后感
300字
两处,尤以“……织成……”句为妙,全句是一个由因果关系、顺承关系的分句组成的多重复句,通过比喻,“大飘带”的既轻又柔得以充分表现,给人以伸手可摸、投足可感的印象。末句用“明珠”喻晋祠,总结全文,又极尽歌颂和热爱之意。
另外,《晋祠》一文又将排比、对偶、拟人、引用等众多修辞手法配合使用,把晋祠风光写得玲珑剔透,形象温润,宛如碧玉。
特点三,长短错落、骈散相间的句式,使得《晋祠》一文辞采华丽、韵致朗朗,具有无可辩驳的语言美。
如写晋祠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既用排比句,又用对偶句,长短错落,整散有致,实有汉赋遗韵。又如写晋祠的水,从“多、清、静、柔”的4字罗列,到“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的排句对仗,极尽遣词造句之能事。
总之,由于作者以细致的观察和贴身的体验为依托,抓住了“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又善于描摹,把晋祠的自然美很好地再现于读者的面前。
晋祠 梁衡读后感:
梁衡先生最早是以其山水游记散文《晋祠》而闯进我阅读视野的,此后,我便留意起这位官员作家,他竟 没有让我失望.
《晋祠》是梁衡1982年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作品,当年即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后来他的散文《觅渡觅 渡渡何处》和《夏感》也入选中学教材.读到这样美妙的文字,就让我格外地关心梁衡其人其文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我还真在常武购书中心购到了这样的集子,梁衡早期作品十分擅长描摹山水,"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这里的水,多、清、静、柔." 三 句六字,揭开了晋祠美之所在,一句四顿道出流水诱人之处.这种写山、写水、写景的模式,并不是梁衡所追求的惟一意境,他要"求真、求新、求美",把自然与政治、 把山水与伟人融为一体,推出一种新的"政治散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大胆的尝试."知人以论世,读诗以观 心",用这句话去衡量梁衡的"政治散文"再贴切不过.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裂给人看."梁衡自己这样说.梁衡写人物,通过考察他们的成功与失败、奋斗与牺牲、欢乐与悲伤的人生经历,而致力于发现人物的思想和 人格内涵,进而去追寻人生于天地之间的终极意义,去拷问一个人之于历史长河的创造和贡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