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同位素、分子、原子、离子有何联系与区别?

问题描述:

元素、同位素、分子、原子、离子有何联系与区别?

元素:
元素周期表定义: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在这里,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
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到目前为止,人们在自然中发现的元素有90余种,人工合成的元素有20余种.
元素(element)又称化学元素,指自然界中一百多种基本的金属和非金属物质,它们只由几种有共同特点的原子组成,其原子中的每一核子具有同样数量的质子,用一般的化学方法不能使之变得更为简单,并且单独地或组合地构成一切物质.一些常见元素的例子有氢,氮和碳.到2007年为止,总共有118种元素被发现,其中94种是存在于地球上.拥有原子序数大于82(即铋Bi及之后的元素)都是不稳定,并会进行放射衰变. 第43和第61种元素(即锝Tc和钷Pm)没有稳定的同位素,会进行衰变.可是,即使是原子序数高达94,没有稳定原子核的元素都一样能在自然中找到,这就是铀和钍的自然衰变.
同位素:
同位素是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同一化学元素的两种或多种原子之一,在元素周期表上占有同一位置,化学行为几乎相同,但原子质量或质量数不同,从而其质谱行为、放射性转变和物理性质(例如在气态下的扩散本领)有所差异.同位素的表示是在该元素符号的左上角注明质量数,例如碳14,一般用14C而不用C14.
自然界中与多元素都有同位素.同位素有的是天然存在的,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有的有放射性,有的没有放射性.
同一元素的同位素虽然质量数不同,但他们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物理性质有差异(主要表现在质量上).自然界中,各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一定.
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但不同原子质量的原子(核素)称为同位素.自19世纪末发现了放射性以后,到20世纪初,人们发现的放射性元素已有30多种,而且证明,有些放射性元素虽然放射性显著不同,但化学性质却完全一样.
分子:
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
原子指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割的最小微粒.
原子内通常存在质子、中子、电子.其数量级大约是10^-10m.因此,与常见物体相比,原子是一个极小的物体,即使把一亿个氧原子排成一排,其长度仍不足1cm,人们只能通过一些特殊的仪器才能间接观测到单个的原子.
原子内中子和质子的质量相近且远大于电子,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因此原子的质量极小,且99.9%集中在原子核.
原子核外分布着电子,电子占据一组稳定的轨道.当它们吸收和放出光子的时候,电子也可以在不同能级之间跃迁,此时吸收或放出光子的能量与轨道之间的能量差相等.电子决定了一个元素的化学性质,并且对原子的磁性有着很大的影响.
所有质子数相同的原子组成元素,每一种元素至少有一种不稳定的同位素,可以进行放射性衰变.
原子最早是哲学上具有本体论意义的抽象概念,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原子逐渐从抽象的概念逐渐成为科学的理论.
离子
在化学变化中,电中性的原子经常会得到或者失去电子而成为带电荷的微粒,这种带电的微粒叫做离子.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绕核运动的电子则带相反的负电荷.原子的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因此原子显电中性.如果原子从外获得的能量超过某个壳层电子的结合能,那么这个电子就可脱离原子的束缚成为*电子.一般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或半径较大的原子,较易失去电子(一般为金属元素;而最外层电子数不少于4的原子(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如:硼元素,碳元素等)则较易获得电子.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轨道达到饱和状态(第一周期元素2个壳层电子、第二第三周期元素8个电子)时,性质最稳定,一般为稀有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