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义相对论和经典力学有啥联系和区别标题很清楚
狭义相对论和经典力学有啥联系和区别
标题很清楚
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理论,主要由爱因斯坦创立,依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提出给物理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们共同奠定了近代物理学的基础.相对论极大的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提出了“同时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时空”等全新的概念.不过近年来,人们对于物理理论的分类有了一种新的认识——以其理论是否是决定论的来划分经典与非经典的物理学,即“非古典的=量子的”.在这个意义下,相对论仍然是一种经典的理论.E = mc^2 狭义与广义相对论的分野 传统上,在爱因斯坦刚刚提出相对论的初期,人们以所讨论的问题是否涉及非惯性参考系来作为狭义与广义相对论分类的标志.随着相对论理论的发展,这种分类方法越来越显出其缺点——参考系是跟观者有关的,以这样一个相对的物理对象来划分物理理论被认为不能更好的反映问题的本质.目前一般认为,狭义与广义相对论的区别在于所讨论的问题是否涉及引力(弯曲时空),即狭义相对论只涉及那些没有引力作用或者引力作用可以忽略的问题,而广义相对论则是讨论有引力作用时的物理学的.用相对论的语言来说,就是狭义相对论的背景时空是平直的,即四维平凡流型配以闵氏度规,其曲率张量为零,又称闵氏时空;而广义相对论的背景时空则是弯曲的,其曲率张量不为零.狭义相对论建立在如下的两个基本公设上:狭义相对性原理(狭义协变性原理):一切的惯性参考系都是平权的,即物理规律的形式在任何的惯性参考系中是相同的.这意味着物理规律对于一位静止在实验室里的观察者和一个相对于实验室高速匀速运动着的电子是相同的.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在任何参考系下是恒定不变的,这用几何语言可以表为光子在时空中的世界线总是类光的.也正是由于光子有这样的实验性质,在国际单位制中使用了“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内所走过的距离”来定义长度单位“米”(米).在狭义相对论提出以前,人们认为时间和空间是各自独立的绝对的存在.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首次提出了时空的概念,它认为时间和空间各自都不是绝对的,而绝对的是一个它们的整体——时空,在时空中运动的观者可以建立“自己的”参照系,可以定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即对四维时空做“3+1分解”),而不同的观者所定义的时间和空间可以是不同的.具体的来说,在闵氏时空中,而如果一个惯性观者(G)相对于另一个惯性观者(G')在做匀速运动,则他们所定义的时间(t与t')和空间({x,y,z}与{x',y',z'})之间满足洛仑兹变换.而在这一变换关系下就可以推导出“尺缩”、“钟慢”等效应,具体见狭义相对论词条.在爱因斯坦以前,人们广泛的关注于麦克斯韦方程组在伽利略变换下不协变的问题,也有人注意到过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所基于的实验(如光程差实验等),也有人推导出过与爱因斯坦类似的数学表达式(如洛仑兹变换),但只有爱因斯坦将这些因素与经典物理的时空观结合起来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并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时空观.在这一点上,狭义相对论是革命性的.广义相对论 在本质上,所有的物理学问题都涉及采用什么时空观的问题.在二十世纪以前的古典物理学里,人们采用的是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而相对论的提出改变了这种时空观,这就导致人们必须依相对论的要求对古典物理学的公式进行改写,以使其具有相对论所要求的洛仑兹协变性而不是以往的伽利略协变性.在古典理论物理的三大领域中,电动力学本身就是洛仑兹协变的,无需改写;统计力学有一定的特殊性,但这一特殊性并不带来很多急需解决的原则上的困难;而古典力学的大部分都可以成功的改写为相对论形式,以使其可以用来更好的描述高速运动下的物体,但是唯独牛顿的引力理论无法在狭义相对论的框架体系下改写,这直接导致爱因斯坦扩展其狭义相对论,而得到了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在1915年左右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给出了广义相对论最初的形式.他首先注意到了被称之为(弱)等效原理的实验事实: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是相等的(目前实验证实,在10 12的精确度范围内,仍没有看到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的差别).这一事实也可以理解为,当除了引力之外不受其他力时,所有质量足够小(即其本身的质量对引力场的影响可以忽略)的测验物体在同一引力场中以同样的方式运动.既然如此,则不妨认为引力其实并不是一种“力”,而是一种时空效应,即物体的质量(准确的说应当为非零的能动张量)能够产生时空的弯曲,引力源对于测验物体的引力正是这种时空弯曲所造成的一种几何效应.这时,所有的测验物体就在这个弯曲的时空中做惯性运动,其运动轨迹正是该弯曲时空的测地线,它们都遵守测地线方程.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爱因斯坦得到了其广义相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