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和大怨,必有余怨,「抱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问题描述:

《道德经》中:和大怨,必有余怨,「抱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语出《老子》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意思是:重大的仇怨经过调解,一定还有余留的怨恨,这怎能算是妥善的办法?
后文意思是:因此,圣人好像保存着借据的存根,而不向人索取偿还.有德行的人像掌管借据那样宽裕;无德行的人像掌管税收那样计较.自然的规律没有任何偏爱,总是与善人同行.
有专家认为,在“知大怨,必有余怨”之后,应该加上“报怨以德”(六十三章)一语.不过,如此一来,“安可以为善?”所问的就是“报怨以德”了.难道老子会认为“报怨以德”还不算理想吗?若是不加此语,其意并无晦涩,亦即希望从根本上不要与人结怨;而后续所说的即为具体方法.
因此,括号中的抱怨以德,应该不加为好因为加上括号中的“报怨以德”,我觉得难以理解。你觉得难以理解,说明你是对的。因为从逻辑上看,无法自圆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