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个忙,用"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身"写一篇文章,要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
帮个忙,用"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身"写一篇文章,要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
自从我白纸黑字在季羡林老先生的散文里读到这句话——“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它就一直盘踞在我的脑袋里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所以,我决定把它给博客了,借以整理我由它生发出的若干想法.
所谓,“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从字面上理解很简单,就是说“不做些没有什么意义的事情,怎么度过这漫漫一生的时光咧”这话应该是个肯定语气的问句,多少戏谑的调侃和云淡风轻的意味在其中.如果是个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人说这话,我顶多把它当作一句精致的托词,但是奇就奇在这话是勤奋得出了名的季羡林老先生亲口说的,更过分的是,他所说的“无益之事”指的是在*岁月中找点事情来做的时候想到不如翻译与《摩诃婆罗多》并列为印度古代两大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
所以我就开始想,如果季羡林先生可以坦率又直白地将其学术生涯的辉煌翻译《罗摩衍那》视为“遣有涯之生”的“无益之事”,而且还做得那么用心、那么好,耗费10年心血,那么我们整天忙忙碌碌追求完美、成天思考着怎么样度过人生才更有意义之类是不是从根本上讲,只是庸人自扰的可笑?至少我觉得我自己就犯过这样的错误.
多久了,我一直坚持让自己坚强地将“做正确的事”的理念或者追求凌驾于“正确的做事”之上,却从未想过,我到底凭什么去判断出哪些事情是“正确的事”,我又有什么理由为了寻找、甄选、判断“正确的事”而浪费掉那么多也许通过“正确的做事”能够更快、更深刻、更准确找到“正确的事”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我曾说过,“要警惕,琐事会赋予自己循环往复的生命力”;我说,“临时的,往往成为永久的,也许它本质上未必合理”;我说,“抓住关键,抓住全局,抓住大事,小事自会照顾好自己”,这些都没错,但是,度在哪?毕竟我不得不承认,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想,哪怕想得再合理正确就能够实现的.现实总是一颗石头,里面是无价钻石还是平庸的沙土只有敲开了才知道;一颗一颗敲下去,和挑起一颗再敲,其中的差别事实上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样大.
其实,以“做正确的事”而不仅仅是“正确的做事”为旗帜会滋长的是一种初入社会的小P不应该有的气息,那就是“讨价还价”和“完美主义”.这里的讨价还价很好理解,就是一件任务来了,不是先认真读文件、学要求,心思用在怎么把这个任务完成,而是先考虑,这事该不该做、为什么该做,为什么该我做,做了会怎么样,不仅如此,还觉得自己能够这样考虑问题,是训练有素的表现,却没感觉到这样“学生气十足”的做法对于自身发展有何深层次的危害.这里的“完美主义”作为毛病讲,并不是说精益求精、注重细节有什么错,相反,其实刚参加工作的人,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注重细节,在最初的那段日子里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你自以为细心的努力可能完全用在了偏差的方向上,这个完美主义指的是因为顾及一些杂念而造成的拖拉和被动,在一些错误的地方较真儿无法增长能力,只是巩固了本应改正的错误意识而已.
“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嗯,季先生的话让我有豁然开朗之感,左岸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