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污染现状
中国海洋污染现状
我要做presentation了 题目是中国海洋污染和保护 求高手帮忙总结下近几年的中国海洋污染(像什么原油泄漏啊
三个方面进展可喜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POPs对人类和野生生物健康都构成重大威胁.目前12种POPs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受到《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的控制.
在波罗的海,POPs尤其是DDT的污染负荷和水平已经下降了50%,在南美洲东部和西部地区,其他农药在海洋环境中的含量总体也下降;尽管一些污染物比如多氯联苯(PCBs,)经常被发现高于欧盟限值,但一些主要POPs的含量在大西洋东北部也下降了.
报告还强调了一些问题的存在.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部分POPs在马来西亚和泰国的河流以及沉积物中的含量高;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发现了高浓度的DDT及其分解产物.
放射性物质——1993年,向海洋倾倒低水平放射性废物的行为已经被《伦敦公约》禁止,但经授权向海洋排放来自核燃料装置的放射性废物的行动仍在一些地方继续,比如英国的谢菲尔德、法国的LaHague、印度的Trombay和日本的Toki-Mura等.目前海洋中的放射性物质基本上都是天然形成的,控制人为污染的措施是有效的.
石油——总体而言,同上世纪80年代中期相比,目前泄漏进入海洋的石油更少,污染程度下降了大约2/3.目前,石油输入总量减少到1985年水平的37%,因油轮事故导致的石油泄漏下降了75%,因油轮操作所致石油泄漏降低了95%,因市政和工业排放导致的石油泄漏降低了将近90%.
报告关注气候变化和冰层损失使北极的航运和石油勘探开始升温,增加了未来污染的危险.一些国家如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等,因石油泄漏而对海岸和港口造成的地区性污染也是严重的.
两个领域喜忧参半
重金属——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采取措施控制范围广泛的重金属污染,但由于工业化、采矿和为了电力和交通而燃烧矿物燃料,像汞这样的一些重金属正在进入海洋环境.在北极一些区域,环状海豹和白鲸体内的汞浓度要比25年前高2~4倍.
尽管一些别的物质比如铜和三丁基锡(tri-butyltin)等的控制还没有达到目标,但进入北海的铅、镉和汞已经降低了70%.其他取得进展的地区包括东北大西洋,那里贝类和鱼类体中镉、汞和铅的浓度在过去10年中已经降低,地中海也出现了类似趋势.
然而,报告估计,每年有17吨汞和大约150吨镉排入里海.在东亚海域,数量日增的电子废弃物——它们含有多达1000种不同物质,很多是有毒的——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每年有多达900万只废电池被倾倒入海.
沉积物流动——由于修建大坝、大规模灌溉、城市化、森林砍伐以及同农业相关的用地变化等,沉积物和土壤的移动正在被显著改变.
报告指出,因修建水坝,流入地中海的河流径流量已经减少了50%;西班牙埃布罗河土壤颗粒的流量减少了95%;法国南部的隆河减少了80%.
来自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研究显示,对珊瑚礁的破坏,其经济影响远远超过了对珊瑚礁的采伐,后者导致泥沙产生.
沉积物总量减少的经济影响在尼罗河完全表现出来.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阿斯旺大坝导致几乎100%的土壤和沉积物被阻挡在大坝之后,尼罗河口已经发生侵蚀,而沙丁鱼的捕获量已经减少了95%.
四大指标呈恶化趋势
污水——报告指出,进入地中海的污水超过一半没有经过处理;在中东欧,许多大城市直接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水;排入里海的污水有大约60%未经处理,在拉美和加勒比这一数字是85%,在东亚,这一数字接近90%,东南太平洋地区超过80%,在西非和中非,这一数字是80%.全球每年需要增加560亿美元的投资来处理废水排放问题.
报告指出,总而言之,这有可能是GPA框架内所有问题中最严重的问题,也是取得进展最小的领域.
富营养化——自1960年以来,沿海“死亡区”的数量每10年增加1倍,这同来自农业肥料流失、施肥、废水排放和燃烧矿物燃料的营养物——氮和磷的增加有关.“营养物的过度富集”可导致野生和养殖鱼类死亡、珊瑚礁退化和有毒海藻的繁盛.这一问题的出现曾经在很大程度上限于发达国家,但现在正向发展中国家扩展.2001年,有毒海藻的暴发或者说“赤潮”影响了中国1.5万平方公里的近岸海域,菲律宾现在也出现这一问题.
同上世纪90年代中期相比,到2030年,全球从河流输入海洋环境的氮有可能增加14%.
海洋垃圾——报告指出,尽管各国和国际社会采取措施努力控制海洋垃圾,但这一问题仍然逐步恶化.海洋垃圾来源于市政、工业、渔船以及船舶排放,大部分垃圾是不可生物降解的.大约70%的海洋垃圾沉到海床,15%留在海滩,其余15%漂浮在海面.
有关海洋垃圾的准确数量不得而知,但据信其数量正在增加.关于清理海洋垃圾的花费,有一个事例来自瑞典西海岸,这里的市政当局1年花费超过160万美元用以清理其3600公里海岸上的垃圾.
自然改造和栖息地破坏——接近40%的世界人口生活在只占陆地面积7%的沿海,到2025年,沿海区域的平均人口密度将从1990年的每平方公里77人增加到115人.这种增长,在更多居住地、过度利用海洋资源、污染以及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损失方面,具有严重影响.
在北海,沙子和砂砾的开采是一个问题,这里的海床需要10年时间才能恢复;东南亚接近90%的珊瑚礁受到人为活动的威胁,作为此地区海岸和渔业重要屏障的红树林也遭受水产养殖池塘和农业的威胁;北美已经丧失大约1/3的湿地用于城市发展,另有1/4用于农业开垦;由于采沙和防浪堤和海堤的修建,许多加勒比地区国家沿海生态环境已经退化,而维京群岛过去70年中已经丧失了50%的红树林.还有很多国家和地区也出现了类似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