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粽子的来历 2.粽子是用什么做的 3.村民们为什么要把粽子投到海里呢? 4.什么时候吃粽子?
1.粽子的来历 2.粽子是用什么做的 3.村民们为什么要把粽子投到海里呢? 4.什么时候吃粽子?
5 .吃粽子是来纪念谁?
1端午祭祀先祖,其实是后人赋予的内容.古人对端午,其实有种种说法,史书上,介子推曾割腓股帮助晋文公.晋文公复国后,赏赐随从巨属,介子推独无所得,因此怨恨,与母亲隐居绵上(今山西介休东南)山中.传说晋文公请他出来,他终不肯出.晋文公烧山求他出山,他抱木而被烧死.邯郸淳《曹娥碑》说是祭伍子胥:“五月五日,时迎伍君.”史载伍子胥尽忠于吴,后反被吴王夫差杀,抛尸于江,化为涛神.民间传说,伍子胥死于五月五日.《会稽典录》记,则为纪念曹娥;“女子曹娥,会稽上虞上.父能弦歌为巫.汉建武中,长沙区回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回日:闻君当见祭,甚善.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绿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回依其言.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遗风也.”《异苑》因此说,“粽,屈原姐所作.”按《齐谐记》说法,因为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龙所窃,因此创造了粽子这种形色.因为蛟龙怕楝叶、绿丝.而李时珍《本草纲目》却说:“糉,俗作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桐叶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隗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因李时珍此种说法,故闻一多有 “端午为持龙图腾崇拜民族的祭祖日”之说.
2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棕;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3《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4 农历五月初五
5 纪念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