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运用有关经济学原理说明“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的道理2,作图并说明蛛网理论三种情况

问题描述:

3,运用有关经济学原理说明“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的道理2,作图并说明蛛网理论三种情况

薄利多销是指低价低利扩大销售的策略.“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就能“多销”,“多销”就能增加总收益.在销售市场有可能扩大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单位商品的利润来降低商品的价格,虽然会使企业从单位商品中获得的利润量减少,但由于销售数量的增加,企业所获利润总额可以增加.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实行薄利多销的商品,必须满足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此时需求富有弹性.因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增加.“谷贱伤农”是经济学的一个经典问题.农民粮食收割后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是二者的乘积.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也就是说,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其基本的道理在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此外,当今对大部分人来说,粮食方面的花费在全部花费中所占比例已很小了,并且还会越来越小,这也导致人们对粮价的变化反应不敏感.认识到粮食市场的这一特性后,就不难理解下面的现象:当粮食大幅增产后,农民为了卖掉手中的粮食,只能竞相降价.但是由于粮食需求缺少弹性,只有在农民大幅降低粮价后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这就意味着,在粮食丰收时往往粮价要大幅下跌.如果出现粮价下跌的百分比超过粮食增产的百分比,则就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状况,这就是“谷贱伤农”.蛛网理论是一种动态均衡分析.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如果供给量和价格 蛛网理论[1]的均衡被打破,经过竞争,均衡状态会自动恢复.蛛网理论却证明,按照古典经济学静态下完全竞争的假设,均衡一旦被打破,经济系统并不一定自动恢复均衡.这种根据的假设是:①完全竞争,每个生产者都认为当前的市场价格会继续下去,自己改变生产计划不会影响市场; ②价格由供给量决定,供给量由上期的市场价格决定; ③生产的商品不是耐用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