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史观 文明史观 现代化史观.革命史观 社会史观是什么 2.天山的准静止锋3,焚风效应.逆温现象老师讲的没有听懂 急
1.全球史观 文明史观 现代化史观.革命史观 社会史观是什么 2.天山的准静止锋
3,焚风效应.逆温现象
老师讲的没有听懂
急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编辑本段人类文明史的内涵
横向
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类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文明等若干系统: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纵向
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
编辑本段详细介绍
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最初产生于启蒙运动时期.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类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文明等若干系统: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
文明史观在西方由来已久,20世纪90年代才引入中国并掀起研究的热潮.文明史观在中国存在时间很短,所以用文明史观的眼光重新考量中国的历史显得很迫切.
文明的概念与划分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而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它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的.在人类文明史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曾产生过与之相适应的文明.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物质文明就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物质生活的进步,包括物质生产文明史、物质交流文明史、物质生活文明史等;政治文明就是人们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包括政治观念文明史、政治制度文明史、政治组织文明史、政治行为文明史和政治技术文明史等;精神文明就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社会精神产品和精神生活的进步,包括科技文明史、学术思想文明史、文学意识文明史和宗教文明史等.
编辑本段“文明史观”构建的几点认识
(一)“文明”按照纵向可以分为农耕文明(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工业文明(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等),横向可以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其划分标准是生产力.纵向的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都包含那个时代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二)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的,把历史与现实予以结合.比如要理解中国传统思想在现实社会中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历史上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形成的*的运作方式和法律的现实意义,等等.
(三)要正确评价各种文明成果,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代价的关系.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都须付出代价,如战争、浩劫、争权夺利和历史暂时的倒退……这些代价与文明进步所带来的成果相比是次要的,我们不能过多地讲代价,从而忽略了人类坚韧不拨的追求文明的诚恳的步伐.
(四)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既要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要看到各个文明的独特性,同时还应关注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关系.
(五)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考察,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中国文明的演进,同时又从中国文明的角度看待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
现代化(近代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 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革命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
社会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求助编辑
现代化史观
整体历史观关注的是历史的横向发展. 而现代化史观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是历史的纵向发展.
现代化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化为核心,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资本主义、*是人类实现现代化的两种基本途径,走什么道路是历史的选择,由国情决定.[1]
“现代化史观”就是运用“现代化”的观点来看待中外历史,特别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历史以及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
历史学家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广义的现代化主要是指自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引起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变化的大趋势;具体地说,这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是世界历史的必然进程.”
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追求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如何将新的史学观和唯物史观有机结合呢?一是尝试用各种历史观去分析、研究同一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多角度地看待历史的思想意识和思维能力.二是明确多种历史观的共同价值追求,帮助今天的我们理解人类文明的成果以及走向未来的启示.学习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演变历史,应该明白的核心价值就是“平等、*、*、法治”;学习人类经济文明的发展演变历史,应该明白的核心价值就是“社会公平、整体效率、持续发展”;学习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演变历史,应该明白的核心价值就是“宽容、尊重、欣赏、开放”.这些核心价值,也是我们历史教学和备考的基本追求.
2010高考热点:历史“全球史观”
一、“全球史观”的内涵:
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依据这一史观,世界历史绝不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人类和全球整体,即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全球史观关注的是历史的横向发展,认为在近代以前,世界上各民族各国家处于封闭发展状态,亚非欧三大洲存在地区性局部交流,而美洲几乎处于隔绝状态.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历史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转变.现代化浪潮从英法美等西方国家逐步向世界其他地方扩展,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是人类历史横向发展的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到19、20世纪之交,世界终于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实现了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转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使世界变成一个密切联系的“地球村”,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世界整体化进程加快.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人类交往推动了历史的横向发展,要重视人类交往的历史:包括交通工具、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国际战争、思想文化交流与人类交往的发展;国家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领域多层次地发展着,整个人类社会正在形成一个相互感应、相互制约的整体,整个人类面临着共同的命运和考验.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认识中国历史.
二、“全球史观”构建中的正确态度:
(一)树立一种全球意识.面对共同的全球性问题,有着共同的利益.这是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何以可能和必要的根据.
(二)承认人类文明统一性的同时充分肯定其多样性.一切文明都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同样对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并无高下、优劣之分,都有平等的权利和平等的地位参加文明间的对话.
(三)要有各方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友好气氛.
(四)提倡宽容精神,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应做到“求同存异”,努力去寻求彼此间的共同点,把分歧暂时搁置,耐心地通过对话去缩小和解决分歧,即使一时不能达成一致,也应有善于等待和相互容忍的精神,不使矛盾激化而导致冲突.
三、典型例析:
例1:(2004年全国文综试题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示意图
⑴读图,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解析:第⑴小题关键在于审题,抓住“变化”和“趋势”两词,并注意运用课本知识解释材料中的问题.
参考答案:范围不断扩大,摆脱相对孤立,联系不断加强.
材料二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⑵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
解析:第⑵小题关键在于把握评价人物的标准,即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并注重材料和课本的结合.
参考答案: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对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作出重要贡献;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
材料三 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上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⑶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
解析:第⑶小题关键在于审清题意,并且还要注意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参考答案:商品、资本、人员和货币在世界范围的流动.
⑷对于冷战结束后迅猛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有人予以肯定,也有人持否定态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并简要说明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解析:第⑷小题关键在于如何更好地将课本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参考答案: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各国经济的互补,加入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发展经济必由之路;但在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居于有利位置,使南北差距拉大;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加入,趋利避害.
例2: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际商品的流动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推动国际经济规则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对比,决定了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材料二 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有选择地向第三世界国家投资.贸易*化所创造财富中的70%被发达国家获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获得30%.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发达国家占据着高层次的工业部门,而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工业部门的层次是比较低的.
请回答:
⑴材料二反映了世界历史进程中经济全球化的哪些特点?
⑵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发达国家主导国际经济规则的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点,检测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归纳、概括、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解答第⑴问,要从材料提供的信息入手,把有效信息进行归纳.解答第⑵问,要注意题干的导向词“主导的原因”,分析原因时要从历史角度切入,同时答案注意要精练.
参考答案:⑴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相互依存,贫富差距加大;发展中国家工业落后,缺乏竞争力.⑵近代以来资本主义长期发展,发达国家在贸易、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拥有优势
什么是民族史观?
最佳答案
民族史观是指人们对历史上各民族历史地位、相互关系及相关问题的看法,属于民族观的组成部分之一.
狭义民族史观是指一个民族的大部分成员如何记忆、叙述和评价本民族的历史,如何界定本民族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狭义民族史观的特点是,它不是旁观者的看法,而是本民族的自传.与个人自传不同的是,民族总是被想象成将会永远存在下去,所以民族的自传也就随着民族历史的发展而被不断地重写.但与个人自传相同的是,民族的自传也往往是人们站在今天的立场上对自己过去的筛选,这种溯流而上的记载方式,使民族史的叙述带上时代的烙印.可以说,民族史观中很难有类似“定论”的东西,而且常常会“当局者迷”,因为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往往用有限的、片面的经验去诠释民族的历史.因此,民族史观是与时俱进的,它与其说是对过去的叙述,不如说是对现在的评价和对将来的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