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话龙手抄报内容

问题描述:

龙年话龙手抄报内容

  龙的文化
  龙又是原始人的图腾,是一种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的虚幻生物.今天所知道的龙的形象综合了各种生物的特征:兽腿、鹰爪、马头、蛇腹、鹿角、虾眼、鱼鳞.有研究指,龙的形象是经过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过战争和联合,信奉龙图腾的民族逐渐成为领导,龙的图腾渐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信奉的旗帜.其他民族原来信奉的图腾的形象逐渐被吸收、被充实到龙的形象中去,因此龙的特征愈来愈多,形象日益复杂和威武,龙成为了皇帝的代表.   人们还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质都集中到龙的身上.我们从许多故事和传说中看到∶龙是英勇善战的,它什么强暴也不怕;龙是聪明多智的,它甚至能预见未来;龙的本领高强,它能大能小,变化多端,兴云布雨,鸣雷闪电,开河移山,法力无边;龙是富裕的,龙宫成了宝藏的集中地;龙又是正直的、能为人民著想的,为了解救人间乾旱之苦,它甚至不惜冒犯天条.在龙的身上集中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也常把世间的杰出人物称为人中之龙,诸葛亮号称卧龙先生就是大家熟识的例子.
  影响
  日常生活中也有龙的踪迹.衣有龙袍、龙冠;食有龙虾、龙眼、龙须面;建筑有龙宫、龙亭;行有龙舟、龙车.家具有龙椅、龙床.正月十五要舞龙灯,五月端午要赛有龙葵、龙舌兰、龙须草、龙须菜、龙柏、龙爪槐.风水宝地叫龙穴,抽水的水车叫龙骨水车,大吊车叫龙门吊.天上和龙有关的名词不下数百.一千年前编辑的《太平广记》搜集的龙的神话小说,就有八十一则.在中国,龙简直无所不在.龙的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人生活中的龙
  龙并不是中国特有的,许多民族都有关于龙的神话传说.但是像中国这样,以龙为荣、为尊,而且各种事物都多少跟龙有点关系的国家却是绝无仅有的.在中国,带有龙名的地方数以千计,其中又有以数字为题的,如吉林省的二龙、江西省的三龙、辽宁省的四龙;有些以龙的身体为题,如江西省的龙头、四川省的龙角、贵州省的龙额、黑龙江省的龙爪;有些以龙群为题,可以组成龙王、龙母、大龙、小龙、金龙、木龙、水龙、土龙等等.中国含「龙」字的江河,可查的就有四十多个,而我们熟识的黄、青、赤、白、黑龙,就分别在四川省(黄龙河)、河北省(青龙河和赤龙河)、天津(青龙湾河和黑龙港河)、甘肃省(白龙江)、上海(白龙港河)和黑龙江省(黑龙江),有以他们命名的江河.几乎每一省都有龙江、龙湖、龙山、龙洞、龙泉、龙潭,还有数不清的龙王庙.   日常生活中也有龙的踪迹.衣有龙袍、龙冠;食有龙虾、龙眼、龙须面;建筑有龙宫、龙亭;行有龙舟、龙车.家具有龙椅、龙床.正月十五要舞龙灯,五月端午要赛龙船.动物有龙马、龙蚤;植物有龙葵、龙舌兰、龙须草、龙须菜、龙柏、龙爪槐.风水宝地叫龙穴,抽水的水车叫龙骨水车,大吊车叫龙门吊.天上有龙星,地下有龙脉.古代的类书中和龙有关的名词不下数百.一千年前编辑的《太平广记》搜集的龙的神话小说,就有八十一则.在中国,龙简直无所不在.龙的文化,源远流长.
  传说中的龙
  古人把龙看成神物、灵物,而且变化无常,缩小如蚕蚁,伸展能遮天.有时显露于云端,有时隐形入深渊.关于龙的传说,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几乎每一本书都有,而关于龙的传说和神话亦不胜枚举.经典如《易经》,便将龙作了一完整系统的论述,并赋以哲学的含义.八卦中整体用龙来说明的就是乾卦,也是《易经》的第一卦.除这之外,历朝历代都不断有龙的传说和神话出现,不少以「龙」字命名的地方亦有其龙的传说.上至黄帝的时代,便有黄帝乘龙升天、应龙助黄帝战胜蚩尤的传说;夏禹治水,传说便有神龙以尾巴画地成河道,疏导洪水;汉高祖刘邦,传说便是其母梦见与赤龙交配而怀孕出生.从许多故事和传说中看到人们常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质都集中到龙的身上.传说中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就是纪念义龙为解人间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条.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   当然,传说里有义龙为善,便自然亦有恶龙为祸.随著民智开启,佛教信仰开始传入等因素,民间对龙王的形象有了改变,作为道教传统之一的龙王,亦开始出现反派的角色.在中国不少以「龙」字命名的地方亦有其龙的传说,其中亦不乏恶龙肆虐的故事.就像黑龙江,传说以前便有白龙为祸,后来江边的一个村中,有一家人临产,并诞下了一黑龙.原来黑龙是来帮助除掉白龙的,村民依照其指示支持,最后白龙被除,人们为纪念黑龙而将江取名黑龙江.四川省的九寨沟有一卧龙湖,湖底有一奶黄色石梁,传说是白龙的化身.九寨沟附近有两条大河,一条叫黑水河,传说以前住著一条大黑龙;一条白龙江,住著一条小白龙.传说黑龙因妒忌九寨沟的风光而将那里的水吸乾,小白龙知道后,便将白龙江的水喷洒到九寨沟,回复其美景.黑龙知道后便跟白龙展开恶斗,黑龙在不敌时使计放毒,小白龙被逼逃到九寨沟其中一个湖泊中.黑龙为查白龙的下落而惊动了藏族的万山之神,最后被山神所囚,不能再作恶.万山之神为表彰白龙而给它一套金黄色的铠甲,这就是卧龙湖的传说由来.
  编辑本段龙王形象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唐玄宗时,诎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诎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由此,龙王之职就是兴云布雨,为人消灭炎热和烦恼,龙王治水成了民间普遍的信仰.道教《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龙王品」就称,「国土炎旱,五榖不收,三三两两莫知何计时」,元始天尊乘五色云来临国土,与诸天龙王等宣扬正法,普救众生,大雨洪流,应时甘润.
  四海龙王
  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青脸红须为东,白发须为西,橘黄发须是南,黑发须者为北   龙并不是中国特有的,许多民族都有关于龙的神话传说.但是像中国这样,以龙为荣、为尊,而且各种事物都多少跟龙有点关系的国家却是绝无仅有的.
  龙的河流
  龙王神诞之日,各种文献记载和各地民间传说均有差异.旧时专门供奉龙王之庙宇几乎与城隍、土地之庙宇同样普遍.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   龙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多它]龙,无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神话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龙王),在民间是祥瑞象征,在古时则是帝王统治的化身.
  编辑本段龙帝与天帝
  龙帝,亦即天帝,也叫玉皇大帝,传说就是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的化身.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黄帝和老百姓在首山采掘铜矿,把开采出来的铜铸成一只很大的铜鼎,放在荆山脚下.铜鼎铸成时,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升天.黄帝就骑到龙背上去,他手下的群臣还有妻儿也都纷纷往上爬,一共上了七十多人.这时,龙升上天:“爹爹辛苦啦!快吃饭吧!”   白老龙吃过糯米块,带了几名渔工,当天就出海捕鱼了.渔船像箭一样驶离港湾,不一刻就来到东海大洋.白老龙吩咐渔工撒网,自己却枕着舱板“呼噜呼噜”打起瞌睡来.只见他一边打鼾,一边流汗,巨大的汗珠从他额上不断地涌出来,沾湿了舱面.渔工心里好不奇怪,却又不敢叫醒他.不一会,鼾声止了,又听他梦叹般地喊道:“快起网!快起网!”渔工闻声,慌忙赶到船沿拉起网来.   说也奇怪,几个人拉着偌大一顶渔网,却像扯着一条丝线那般轻巧.拉呀拉呀,拉出海面,竟是满满一网大黄鱼,条条金光闪亮,尾尾活蹦乱跳.渔工惊喜万分,忙把黄鱼倒进舱里.谁知倒啊倒啊,三个船舱都装满了,网里的鱼还不见倒完.渔工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楞住了.   傍晚,渔船归航.青莲见捕了这许多大黄鱼,心里高兴极了!大伙听说这个白须白发老人捕鱼的本事这么大,都纷纷赶来,求他作大伙的带头老大.白老龙捋着白须哈哈笑着,满口答应了.   从此,白老龙使领着大伙起早摸黑地捕起鱼来.每次出海都是满载而归,捕上来的鱼又大又肥,乡亲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转眼半年过去了.一天,白老龙又领着大伙出海去了.青莲在家准备好白老龙爱吃的糯米块,照例到海边去等船回来.等啊等啊,直到太阳落山,月亮升起,还不见渔船归航.青莲又饿又累,就倚着礁石打起盹来……   突然,她望见面容憔樵悴的义父匆匆走来,满怀悲愤地对她说:“青儿,我要走了,你多保重!要是想我,就到岑港岭下来找,我的屋前挂着九丈六尺白布.”说罢飘然而去.”   青莲上前去拉,却扑了个空.顿时惊醒,才知是梦,心生疑惑.突然,只见海面上呼啸的狂风推着小山似的大浪铺天盖地涌来.这风多大呀!   把岸上所有的船桩都吹跑了把最坚硬的礁石都打碎了.青连怔怔地望着汹涌的大海,想到自己丈夫的悲惨遭遇,立时脸孔发自,浑身发抖,对着茫茫海天失声痛哭起来.   一天又一天,直至第八天早晨,海面上才风平浪息,可是好心肠的白老龙却再也没回来.青莲想起梦里白老龙跟她说的话,就决定要到岑港岭下去寻找义父.她做了一篮白老龙爱吃的糯米块,告别了乡亲们上路了.   走了一天又一天,过了一村又一村,终于来到岑港岭下,举目一看,只见四野茫茫,哪有一户人家?心里不免有点害怕.正在焦虑,猛见岭脚边有一个石潭,上面悬着百尺飞瀑,就像飘着一块白布.青莲赶紧放下篮子,取出糯米块往潭里丢.丢一块糯米块,叫一声爹.   丢了一阵,叫了一阵,潭中突然泛起一阵波浪,水面上慢慢露出一对龙角来.青莲吓了一跳,却听潭中传出声音道:“青儿不要害怕,我便是你的乾爹.”   青莲听了,伤心地哭道:“爹爹,你为啥变成这副样子?”   白老龙道:“我本是此地的一条白老龙,想不到此番帮助百姓捕鱼,又得罪了东海龙王,在玉帝面前参了一本,说我残害水族,扰乱龙宫,玉帝降罪下来,把我禁铜在这龙潭之中,不得*.”   青莲闻言:心里气极啦!顿时揩乾眼泪,忿忿地叹道:“唉!为什勤劳的人反而受苦,好心眼的反而获罪呢?这样不公平的世间,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说完,她把糯米块全倒进潭里,自己也跟着跳下去.青莲跳进龙潭,就变成一条青龙,跟着白老龙隐没在清清的潭水中.   后来,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们,设立了两个会社:一个叫白龙会,一个叫青龙会.每隔三年一小会,十二年一大会.出会时,人们敲锣打鼓,抬着造型美观的青、白二龙,穿村游乡,好不热闹.
  蛮龙归正的神话
  据说,大禹治水有三样法宝:一是伏羲给他的河图、玉简;二是天上的应龙,用尾巴划地,给他指引方向,禹沿着应龙划尾的线路,领着民工开凿河道,疏导洪水;三是大乌龟,把息石和息壤投到低洼的地方.   有一天,一条全身乌黑的龙,在坝边的洪水里翻身打滚,兴风作浪,把大禹他们辛辛苦筑起来的大坝弄倒了.应龙告诉禹王,这是一条蛮七蛮八的蛮龙,邪气太重,归不了正的.于是乌龟友谊着大禹上了一座高山,看见那条全身乌黑的巨龙,头上长着一对雪白耀眼的龙角,正在嬉戏翻腾,不时掀起冲天的浪.大禹指南它,它全然不理.大禹于是取出一块小小的五彩息石,放在乌龟的尾尖,那息石立即成为一块斗大的巨石.   乌龟只把尾巴轻轻一挥,天空就划出一道朦胧虹样的弧线,五彩息石不偏不倚地落在乌龙脑门顶上的两只龙角之间.乌龙哈哈大笑说:"这块小小的花石头,奈何我不得.   可那五彩息石,无时无刻不在膨胀变大.不一会,便把蛮龙的两面三刀只龙角撑紧了,疼得它直摇头.五彩息石一直不断生长,最后终于把蛮龙制服了.从此,蛮龙成了大禹一个得力助手,听候大禹调遣. 龙泉乡的传说
  《创龙传》中提到,龙泉乡是在青海省某处地方,事实上青海省又有没有龙泉乡呢?前段已有说过,差不多每个省都有以「龙」命名的地方,而以龙泉为名的地方亦有好几个.那龙泉在什么地方?一般认为是现在浙江省的龙泉县,在唐朝以前,此地称为龙泉乡,唐朝开始在此建县.龙泉的名字,是因一柄「龙泉宝剑」而来.据春秋时代越国的史书《越绝书》上有这样的记载∶楚王听说吴国有个干将,越国有个欧冶子,都是铸剑名家.于是派人用重金请两位名家为楚国铸几把铁剑.二人应聘之后,凿通了茨山,把山中的溪水排乾,找到了铁矿精华,铸成三柄宝剑,一曰龙渊,一曰太阿,一曰工布.后来因避唐高祖李渊的讳,龙渊剑便改称为龙泉剑.刚才说到的浙江省龙泉县,县城以南有一剑池湖,相传就是欧冶子铸剑的地方,也称为龙渊,因此此地才称为龙泉.   但是还有几处地方也叫龙泉.浙江省除了刚才的龙泉县外,亦有一处龙泉在永嘉县.据《水经注》说,泉眼之中水纹成为蛟龙的形状,牲畜都不敢在这里饮水.河南省西平县也有个龙泉.古书上说此泉水可以砥砺刀剑,使刀锋坚利.江西有一龙泉场,南唐时曾立为龙泉县,现在叫遂州.贵州有一龙泉坪,明清时也称为龙泉县,后来改为凤泉县、凤岗县.那么,青海省有没有龙泉乡?在可考的数据中,没有.也许有小村小乡是这样叫也说不定,但是否真能通往昆仑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