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中孔子对徒弟谈怎样的修身做人的道理
论语十则中孔子对徒弟谈怎样的修身做人的道理
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
我晕啊!这又是语文书上的破问题??
其中有的话是自己抒发着说的~~有的是因材施教说的!每个弟子问的回答都是不一样的~这里面我感觉第十句还能说明点东西 ~恕是真正可以奉行一生的 推已及人 ~将心比心~ 恕须要去实践 须要去反省~说来说去 这十则还是可以互相照应的~
我又看了下这十句 不错不错 其中有我喜欢的好几句!!孔子对徒弟谈怎样的修身做人的道理?我X了~我还是看这个问的郁闷~ 孔子谈的道理是符合 仁 的!但单说一个仁谁又能知道是什么意思呢?不花上二年三年 没有一定阅历怎么会知道什么是仁呢?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