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样把古文转为白话文?

问题描述:

古人是怎样把古文转为白话文?
过去有古文,现在为什麽转为白话文?

白话文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产物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胡适先生无疑是白话文运动的最积极倡导者. 胡适在北大讲课时,许多醉心于文言文的学生对白话文颇有抵触情绪.一次,当胡适在课堂上大讲白话文的好处时,有位同学不服气地问:胡先生,难道说白话文一定缺点都没有吗?胡适微笑道:没有.这位学生反驳道:怎会没有呢,白话文语言不简洁,打电报用字就多,花钱多.胡适说:不一定吧.要不我们做个试验.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发信,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便发电报拒绝了.复电便是用白话文写的,而且非常省钱.同学们如愿兴趣,可代我用文言文拟一则电文,看看是白话文省钱,还是文言文省钱. 同学们果然纷纷拟稿,最后胡适从电稿中挑出一份字数最少的、表达完整的,其内容是“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胡适念毕,不无幽默地说:“这份电稿仅12个字,算是言简意确,但还是太长了.我用白话文,只须5个字:干不了,谢谢.”随后,胡适解释道:干不了,已含有才学疏浅、恐难胜能的意思,而谢谢既有对友人费心介绍表示感谢,又有婉拒之意.可见,语言的简练,不并在于是用白话文,还是用文言文的差别,而是确定表述内容的重点和结果,用字恰当,白话也能做到文言文的简练. 胡适一番精辟的阐述,同学们听后不由点头赞同,也逐渐改变了对白话文的看法. 反对白话文最厉害的,并非是学生,更多是一些资深的教授.比如黄侃,此人乃国学大师章太炎门下的大弟子,在北大有怪才与狂人之称,他与辜鸿铭、刘师培曾被称老北大的“三怪杰”,也是反对白话文最凶的一个.有次,黄侃给学生讲课,赞美文言文的高明和不可替代时,甚至还举例说:如果胡适太太死了,他的家人用白话文发电报必云:你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长达10个字,而文言文仅需“妻亡速归”四个字便可,费用能省三分之二. 当然,五四运动推行白话文,其意义并不在于发电报是否省钱,而是为推动文学革命和文化大众化.近百年的事实证明,推行白话文让国人得益非浅,白话文早已深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