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都有哪些辞官归隐的诗人?最好有诗句表现

问题描述:

中国古代都有哪些辞官归隐的诗人?最好有诗句表现

中国古代归隐田园的诗歌并不在少数,当我们提到山水田园诗的时候,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始终是茫茫诗海中那颗闪耀的珍珠.它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那种自然﹑清新﹑纯朴的乡野气息是其它同类诗词所无法相比的,真实的如同诗人锄下翻松的泥土.\x0d了解任何一个艺术作品的实质,都必须通过与作者时代的时空转换回到作者的身边看到他是怎样的生活,在怎样的情况下触发了灵感,为什么而创作.这首诗是在他坚定的走上归隐之路后一年所作,心境已经相当的淡泊成熟,又不乏当日辞官而去的感触余温.在此之前他一直过着仕隐不定的生活.我把这首诗看作诗人终于发现了自我并勇敢的肯定自我的开篇之作.\x0d“少无世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开篇两句颇有一些“人的觉醒”的意味.诗人受曾祖父和传统儒家教育的影响,也有过济世大志.在多次不得志时他也归隐了多次,但这与后世那些寻求终南捷径的文人们不同,其价值在于他是在寻找一种适合自己并且与社会价值观平行的生存方式而非借此寻找再次出世的机会.\x0d为人生中目标太过明确时,结果往往是迷失了自己,自己为自己设计的那个自己常常不是真正的自己.陶渊明在追求政治理想时必然有着成型的计划,未来的人生一定有着美好的展望,这些可能是他所希望的,也或许是他身边的人对他的期望.在生活中,现实的世界,大众的意识让我们以为这(我认为出仕是当时文人的普遍理想,文人都追求共同的一个目标,忽略自身的特点.在现代社会,我们依然有着种种自我定义对真实自我的限制.)就是生活,当我们强迫自己去遵循这种生活的时候,我们以为我们在努力的使自己变得更加适应这个环境,这使我们感到不适和压抑.执迷于不可见的前方,使得道途上的其它都变成了黯淡的灰色,于是不安和挣扎让我们忽然在某个启示下觉醒,于是回头发现自己还在那里,还是自己,好象已经回到了过去所愿的某个安详的时刻,但实际又是一个升华了的自我.在不断的反复和徘徊中终于找到了自己.陶渊明的归隐没有丝毫勉强无奈的意思,因而诗中自然清新,朴实中展现农家之乐.我可以想象诗人在彻底归隐之前的思想斗争的苦闷,不断在社会群体意识与真我的选择中挣扎,想融于社会,却无法按捺自己正直,*的本性.我想象他是在某个清晨一早醒来,一拍脑门豁然开朗,释然的接受了“性本爱丘山”的自己,拿着锄头悠然归隐去了.\x0d他慨叹道“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流露出的对整个前半生在尘网的痴迷、摇摆的反思和忏悔.但此笔仅是一叹,并无深及肺腑的悔恨,我们仿佛看到诗人在山下劳作时抬头看见夕阳时淡淡一叹,望着红色混合的天边发一小会儿呆,然后继续埋头耕耘,或许他的脸上还挂着一丝淡然的自嘲的笑意也未可知.我们姑且认为出世这一段是诗人的人生道路上的一段歧路(违背了诗人的本愿),而诗人也淡泊的接受了这一段.也许他也希望自己没有经历过这一段会有多好,但也许没有“误落尘网”的这一段,他就永远都达不到这样超然的境地.这就是人生的规律,如同价值规律中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一样,人生的轨迹围绕着真我的水平线上下波动,偏离的太远总会回来,我们需要的是在尝试中早点找到自己,增加交点,减少偏离的距离.然而,面对现实生活时,我们所看到所了解的却常常干扰了选择,我们面对每一具体情况的时候,我们知道很多规则规律经验,可是却常常不知道用哪一条来指导自己的行动.道德经给了答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何谓自然?自己如尔.西方也探讨这样的规律,从他们的古代就开始,我们可以在希腊神话或者北欧神话里看到无论是伟大的宙斯还是神力的奥定,他们创造了人类,而他们自己的命运却也早已在预言书上写好了,人类创造了神,用他们的喜怒哀乐来解释人世间种种奇妙的现象,而把探讨真正的主宰者——规律的任务交给了他们用无限想象力创造的神们.这里我总要觉得西方人有着可爱的会偷懒的小聪明,而中国却不安于这些宗教氛围的解释,总有人积极地寻找并早早地给出了“自然”这样精妙的答案.这样看来是简单了,找到自己,照着自己做就可以了,但实践上并非如想象那般容易,国际象棋32个棋子就产生了10的120次方种可能,而人的思想每分每秒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谁也不知道这无限可能的结果是什么,每个人的故事可能大同小异,可是每个细节都不可能相同,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先哲前辈们给了我们许多经验,可是哪些能用到自己的身上还要经过自己的探索和寻找,陶渊明在出世和入世的反复中一定经历过彻夜难眠的夜晚,一定曾郁结而饮酒也不能销愁,然而终于超脱接受了自己,不管三十年还是十三年都只是一个必由之路,他这一声“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的慨叹,因是颇含辛酸,感触良多却淡然而出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则是对自己的选择的一种肯定,认为自己回到了自己.\x0d后面几句描写自己的归隐生活,并无铺张华丽的渲染生活,也没有矫揉造作的赞美生活有多美好,朴实平淡的叙述真实而坦诚.归隐并非常人想象当中的神仙般的悠闲惬意,无忧无虑,他仍要考虑五谷杂粮,而他真正亲身参与了农事,这在当时对文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他却甘心于农家清贫的生活,另外因此导致的生活贫困使他有时甚至不得不去向别人乞讨,这也曾经成为他摇摆不定的一个原因,而他最终选择了彻底的归隐,并且恬淡的生活,不是高士若仙的生活,而是充满农家气息的淳朴的村野生活.正因为如此,才使得他的田园诗有着别的田园诗人模仿不到的境界.\x0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句体现了他对目前生活现状的满足,怀想过去,也许如同漫漫长夜般暗淡无趣,却为他如今能够如此安恬的享受田园生活提供了思想基础,因为本性与自然相通,并不需要他重新接受认识的,相反对大自然诗人有“旧林”和“故渊”一般的熟悉和眷恋,因而真正创造了属于归隐者心的殿堂,为我们留下这些散发着幽幽菊花香味的诗篇.\x0d全诗营造了宁静,安然的氛围,展示了诗人人我和一的精神境界,其价值在于自我与文字的统一.文学作品的可贵之处也正在于千年之后后人通过它还能看见先辈们鲜活真实的形象,而他所展示的文学光芒除了供我们欣赏外还给我们以正确的人生轨迹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