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兴办太学的情况

问题描述:

汉武帝兴办太学的情况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宣帝时博士增至十二人 太学
,王莽当政时又增至三十人.学生称为“博士弟子”或“太学弟子”.太学初建时为50人,汉昭帝时增至100人,王莽时增至10000人,“博士弟子”有免除赋役的特权.“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武帝还下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太学和郡国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上古的大学,称为成均、上庠.董仲舒:“五帝名大学曰成均”,郑玄:“上庠为大学,在王城西郊.”至于夏商周,大学在夏为东序,在殷为右学,在周有东胶,而周朝又曾设五大学:东为东序,西为瞽宗,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中为辟雍.到了汉代,在京师设太学,为*官学、最高学府,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西汉早期,黄老之学盛行,只有私家教学,没有*设立的传授学术的学校.汉武帝罢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始 太学建筑
在长安建立太学.最初太学中只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从武帝到新莽,太学中科目及人数逐渐加多,开设了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的课程.汉元帝时博士弟子达千人,汉成帝时增至三千人.王莽秉政,为了树立自己的声望,并笼络广大的儒生,在长安城南兴建辟雍、明堂,又为学者筑舍万区.博士弟子达一万余人,太学规模之大,实前所未有.武帝到王莽,还岁课博士弟子,入选的可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