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的启示

问题描述: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的启示
简短一点的

因为有了整个冬天的积蓄,所以才会有春日的万紫千红;因为有了无数次飞翔经验的积淀,所以才有了雄鹰的直上九天.
厚积方能薄发.
就如郑板桥画竹.郑板桥画竹之前,当然早已对所要画的成竹在胸,可画起来时却并不急于求成.先用细致的笔法或勾或点或圈,把那远山、山间的白云,把那近水、水中的绿草,都细心的画出来.这时虽然无竹,可那竹早已在点点滴滴的色彩之中了.那高远的情怀、挺拔的英姿,也早已呼之欲出.这时候,他才不紧不慢的把竹补上.于是,一幅浑然天成的劲竹图就出来了.正是因为有了之前那么多的铺垫和渲染,才使得竹的出现顺理成章.倘若缺少了那些山水的蓄势,竹的精魂也就不会那么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作画如此,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苏洵曾在书斋埋头苦读数载,等积累了丰富的学识和见闻之后才走出书斋,那时他已年逾不惑,但是正因为有了十多年的积累,他才得到文坛领袖欧阳修的垂青,得以一鸣惊人,成为北宋文坛上的新星.
厚积方能薄发.厚积,并不是一味地沉寂.沉寂,为的是一飞冲天那一刻.而想一飞冲天,必须先拥有最强健的体魄,最柔软的羽毛,最坚定的意志.
王国维曾道古今成大事者必经的三个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正是有了那“独上高楼”的痴迷,“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著,“千百度”“寻他”的厚积,才觅得“灯火阑珊处”的“那人”,那“蓦然回首”的一刻才显得那么动人.
厚积方能薄发.有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积”,才有了琵琶女精妙绝伦的“发”;有了初唐王杨卢骆“导夫先路”的“积”,才使得大唐王朝诗歌双子星座的“发”成为可能;有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历史发展的“积”,才使得今天向小康社会大步迈进的“发”成为现实.
厚积方能薄发,薄发源自于厚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