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春天》快,3分钟后看!
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春天》
快,3分钟后看!
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
济南的春天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假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写作背景:
老舍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前后回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触景生情写成的.是非常优美的一篇散文.
据老舍夫人胡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第一节《济南的马车》、第二节《济南伪洋车》、第三节《济南的大葱》、第四节《济南的秋天》、第六节《齐大的校园》、第七节是全文的结语),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青、鸿来、□予、舍、非我等笔名.现代著名作家、小说家、剧作家.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著有《茶馆》《一些印象》等.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20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1966年*中投湖而死,终年67岁.
课文研讨: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本文值得玩味的地方是很多的,在此略述以下几点: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第2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比喻突出的例子,如把济南比作“小摇篮”;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无一不小巧秀丽,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把山坡上斑驳的色彩,说成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秀美动人;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说“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都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一是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边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如:“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遣词造句非常精妙.还有关联词的运用也是很妥帖的.如:“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况且”,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有所增益或补充.这里“况且……还”连词和副词配合,起关联作用,恰当地组合了要说的意思.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练习说明
一 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
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断,并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解题思路:首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进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然后要让学生找出要讲的几个方面和精彩片断;最后是复述,复述时可先参照课文在心里默述,待熟练之后再口头复述.要考虑到“给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这一特定语境.
二 (题略)
设题意图:这是一道了解和运用知识,又揣摩语言的题目,引导学生借助题干的知识,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与审美鉴赏力.
1.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睡着”“唤醒”都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2.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用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的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3.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而这样写的目的,更是为了写“绿”,写“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
三 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
此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提示学生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目的是将阅读之所得转化为写作之所能,是阅读的迁移与深化.
一、整体感知
宜采取多种形式反复阅读.如放录音、教师范读、学生范读、齐读、散读等.在阅读时可思考如下问题:
1.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2.你读了课文,是不是觉得济南的冬天如作者所说,是“暖和安适”的?为什么?
3.课文在写法上与《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深入理解
本文可作重点赏析的地方较多,如观察角度的选择与变化:描写景物,由于观察景物的立足点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描写角度.有的是处在观察对象的下面,从下面仰看上方.如课文第5段“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向上看吧……”有的处在观察对象的上方,从上面俯瞰下来,如课文第2段.有的是对描写的对象,一部分一部分详细观察,然后层层铺写,或突出某一部分加以描写,如课文第3、5段;还有随作者立足点的变化,描写所见的景象,这就是平常所说的“移步换景”.又如语言的运用、色彩的调配、结构的安排、比喻和拟人的写法、情景交融的特点,都可作为重点来赏析.当然在赏析过程中不是要面面俱到,而是要突出重点,集中赏析几个重点语段,以收见微知著、窥一斑而见全豹之效.赏析时,一定要根据文学作品的特点,把注意力放在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语言美这些上面.
三、比较阅读
前一课学了《春》,学生对描写景物运用生动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所体会,阅读这篇课文,宜引导学生自己理解.并可作些提示:写景的文章从形式上看是写外界环境,而实际上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的感受揣摩才能成文.绝不是东一个比喻、西一个拟人,外加些华丽的词藻堆积成的.课文《春》和《济南的冬天》,哪一篇不是景与情紧密结合,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的呢?没有真正被外界景色感动了的情,就无法把景写好.可作一些比较,看看下边各组甲句与乙句有什么不同.
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点粉色.
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四、拓展练习
以《……的冬天》或《……的秋天》为题写一篇作文.要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抓住景物特点,用形象生动的笔墨进行描写.注意将景物写活,做到情景交融.
五、课后练习
⑴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⑵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⒈⑴段主要运用了将济南与其他地方进行______的写法,突出了济南冬天天气什么特点?
⒉⑵段“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这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下面的内容是总体写济南的冬天,还是具体的描绘?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济南的地理环境.
⒊⑵段中“请闭上眼睛”一句可否去掉?为什么?
⒋这两段文字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⒌揣摩语句
①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响晴”,课本注:(天空)晴朗无云.根据这个注释想一想,“响”是什么意思?“响亮”从上下文判断不会指声音宏大.根据这个判断,再联系注释,那么,“响亮”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⒍“济南的冬天的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不可以?为什么?
创作背景:
《济南的冬天》的出处及创作时间
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胡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第一节《济南的马车》、第二节《济南伪洋车》、第三节《济南的大葱》、第四节《济南的秋天》、第六节《齐大的校园》、第七节是全文的结语),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
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有关济南泉水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泉名72个.历代各家所记72泉不尽相同.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济南泉水,千姿百态,或白浪翻腾,如银花玉蕊;或晶莹温润,如明珠璎珞;或如洪涛倾注,虎啸狮吼;或如细雨潇潇,冰弦低语.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济南自古有“泉城”之名.
大明湖在济南旧城北部,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处泉水汇成,湖面占全城的三分之一.清人刘凤诰咏湖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济南的冬天》的绘画美(摘录,徐汉华)
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读者的头脑中产生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这就是语言的启示性.《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正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这种语言的启示性,在读者头脑中唤起对光、色、态的丰富联想和想像,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
老舍先生是如何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济南的冬天》具有绘画艺术的特色呢?
第一,运用色调的对比烘托形象.
老舍先生以“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引发读者的想像,让读者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朔风怒号、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用这幅画面中的“寒”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暖”色;又以“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调动读者的想像,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伦敦灰雾惨淡的阴郁图画,用这幅画面中的“暗”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明”色.这还不够,作者还让我们看了一幅热带地区毒辣辣的烈日高照的可怕画面,再用这幅画的“热”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温”色.正是用了色调和对照,用了绘画艺术的“以色赋形”的烘托方法,作者将济南冬天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画面勾勒了出来.
第二,从纷繁景物中,略去次要的部分,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加以突出的表现.
这是山水画法.描绘济南的大地,老舍先生所用的正是“以大观小”的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取景方法.作者展开想像的翅膀飞上济南的云天俯瞰大地,然后对济南大地作了简笔的写意描绘.画城,不画它的东西南北,“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注:此句中的山是济南城中的山).一些琐碎的细部都被略去了,画的只是冬天济南城秀美的睡态,留下充分的余地让读者去联想、想像,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画山,不画它的上下左右,“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一起笔就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征,紧接着就引导读者展开艺术的联想和想像:“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借这种联想、想像,使画面活灵飞动起来.画人,不画人的男女老少,不但如国画一样略去耳鼻眉目,连形体也完全略去,而只画了济南冬天人物情态的最主要的特征:“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和城与山,浑然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三,精心设计景物和构图,层层展现景物形象.
绘画是“空间艺术”,须将空间并列的景物按照美的原则加以巧妙的布置.这种绘画的技巧,老舍也用到他的散文中去了.如果说第二段画的浑然一体的济南大地是一幅写意画,那么第三段画的美态纷呈的济南雪景则更接近于工笔画.
作者依山写景,通过写美的小山各个细部的雪光、雪色、雪态,画出了小山的秀美.在艺术结构上取了两层布置.先进行工笔的分笔描绘,从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到山腰,一步步地细看,一笔笔地轻描: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它是银的,“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是它的色,“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是它的态,在色和态的描绘里写出了静中的动;它更有世上最动人的容色,艳艳夕阳的斜照下,它像少女一样“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画出了形中的情.真是一笔一景,一景一态.这一段分笔描绘,从方法看是用工笔,从意境看依然着力于写意.中国绘画讲究“气韵生动”,分笔描画的雪景,不是呆板的,而是生动的.一连串的动词,将读者带入联想、想像的意境,读者所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光、色、态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雪的内在的美.作者所创造的,正是“气韵生动”这一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
正是为了让这种画境更完美,第四段作了雪景的第二层描绘.在分笔勾写后总绘雪景,将古老的城,城内,城外,山坡,村庄,整个大地放入雪景之中.结句直接点明:“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第四,突出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以唤起读者类似的体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济南称泉城,水是有名的;济南的水来自大地的深处,浩浩荡荡,一年四季奔涌不息,这样美的形象如何画出?作者舍弃了济南冬水的种种表象,借自己的印象和感受去概括水的鲜明形象,在鲜明的形象中深入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先是着力渲染了济南冬水的“绿”,一连串五个“绿”字,作者描写的是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托出的却是水的绿.读着这些绿萍、绿藻、绿柳,我们会自然联想到滋养出它们的水,感受到蕴蓄在济南冬水里的绿的精神、绿的生命.接着着力渲染了济南冬水的“活”.水流的一切细节乃至具体形态都淡化了、消失了,留在笔端的,只有水的那股蓬勃的生机:“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自然中的水是不可能流到天上去的,这已是感情化的水,艺术化的水,是老舍先生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所得到的独特的印象.在平面的绘画艺术中,为了表现出水的特有的态、特有的势,流水完全可以流向空中,流到天上去,这不是出色的绘画艺术又是什么?结尾处,作者又在水色、水光、水影之中,用了全篇最鲜亮明丽的色彩给泉城留下了一个美丽的倩影:“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最后要说的是,无论从立意看还是从构图、笔势看,本篇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阳光、山川、人物、白雪、绿水,各物各景所表现的都是“暖”这一个字.绘天绘地,绘出了这幅山水图的大布局;写雪写水,写的是这幅图的特定细部,而且由天上的暖阳画到暖阳照耀下的暖城暖山,就山而描出山上的雪,由雪而引出雪中的水,笔势顺畅,一气呵成;老舍真是一位丹青高手.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4034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