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语文书第23课(马说) 课后练习题第2大题的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书第23课(马说) 课后练习题第2大题的答案
我语文书没带,你能说下题目吗
马说》的有关练习题
马 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一、填空
1、《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作者韩愈,字退之,河北昌黎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其散文气势雄健有力,语言精练。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代表作品《昌黎先生集》。
2、用原文语句填空。
①揭示全文中心的句子是其真不知马也。(主要结论或主旨句)
②交代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千里马最悲惨的遭遇的句子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③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④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⑤说明千里马和伯乐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⑥起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⑦文章最能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句子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⑧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⑨有一位哲人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⑩本文的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原文中的意思。
①故虽有名马(即使) ②只辱于奴隶人之手(这里指受辱而埋没才能)
③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
⑤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⑥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同,一样)
⑦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⑧策之不以其道(驱使,驾驭)(正确的方法)
⑨执策而临之曰(马鞭子)(面对) ⑩是马也(这)
4、第一段正面写世有伯乐的重要性,第二段反面写世无伯乐的危害性,第三段是为世上无人识马的慨叹。
5、第二段的写作意图在于谴责:食马者。
6、第二段连用四个“不”字,源出于食马者的无知。
二、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文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及含义。
答:①食马者 食通饲,喂养。②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显现。③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④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 ,表示疑问语气。
2、《马说》一文题目中的“说”是什么意思?
答: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①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②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
4、本文在写作上主要有什么特点?答:托物寓意。
5、“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在本文中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①千里马比喻人才;②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③食马者比喻埋没人才,摧残人才愚妄无知的封建统治者。
6、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就其根本原因谈谈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①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揭示了统治者昏庸无道,不识人才,埋没人才,啥、甚至摧残人才的在、社会现实。
7、本来应该先有千里马,然后有伯乐,可韩愈却认为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
答:因为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被埋没。同理,没有伯乐式的人,即使有人才,也不能被发现任用,只会被压抑而弃之不用。
8、如何理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与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因为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然比不上吃饱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这说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本领。所以遇到不懂马的“食马者”,千里马只能有如此遭遇。。
9、文章结尾处为什么直接引用食马者所说的“天下无马”这句话?
答:其目的在于表现封建统治者的“愚妄无知”。
10、第三段中“策之不以其道,食之而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①排比;②增强语势,刻画食马者愚妄无知的形象,表达作者对“食马者”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嘲弄。
11、本文描述了“千里马”怎样的悲惨遭遇?有什么作用?
答:①“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揭示人才终生被埋没,才能不得施展的命运。②“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揭示人才因“饥饿”而无法展现才能的无可奈何的痛苦。
12、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愤慨和抨击。
13、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政治主张?
答: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14、文章结尾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作者对不知马的食马者的嘲讽与愤慨之情。
15、文中最具有讽刺性的情景是什么?为什么?
答: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边折磨千里马,一边慨叹天下没有千里马,真是绝妙的讽刺,作者生动地刻画出统治者愚妄无知的形象。
16、这篇文章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告诉人们要任人唯贤,要善于发现人才,不能压制、埋没人才。
17、千百年来,怀才不遇之士常常感慨万千,如果你是当今社会的一个人才,也不被重用,你将怎么做?
答: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没有遇到伯乐,我也要抓住时机,展示自己的才能,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为社会做出贡献,让自己的人生充盈美好。
18、请写出古往今来,曾被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的名人及这些人发出了无尽的感慨。
答:①刘禹锡,“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②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概括他的事迹。
答:①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才能,使齐国强盛起来。
20、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拟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答:无才难做千里马,有志可成万里驹。
补充一下,嘻嘻~“策:鞭打,名词作动词 ”
= = 同学你这叫我去哪里找题目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用鞭子打马,不按照(驱使千里马)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够竭尽它的才能,听他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的不认得千里马啊
策之:鞭打马;之,代词,千里马.
其;代词,千里马
之:无意义,起衬音节作用
策;名词,马鞭子
其:难道,表反问语气
其;恐怕,表推测语气
是这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