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一些名人教子的故事要中国历史上的名人,越多越好

问题描述:

谁能告诉我一些名人教子的故事
要中国历史上的名人,越多越好

  李苦禅教子故事
  李苦禅先生(一八九八至一九八三),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李燕是他的儿子.在李苦禅的苦心教育下,李燕在画坛脱颖而出,也颇有造诣. “人无品格,下笔无方”
  李燕子承父业,也迷上了绘画,李苦禅便经常对儿子说:“人,必先有人格,尔后才有画格;人无品格,下笔无方.秦桧并非无才,他书法相当不错,只因人格恶劣,遂令百代世人切齿痛恨,见其手迹无不撕碎如厕或立时焚之.据说留其书不祥,会招祸殃,实则是憎恶其人,自不会美其作品了”.
  李苦禅自己说到做到,率先示范.一九三七年北京沦陷了,伪“新民会”妄图拉拢社会名流为其装点门面,派人来请李苦禅“出山”:“您要答应了,有您的官做,后头跟个挎匣子(枪)的,比县长还神气哩!”李苦禅不为所动,凛然拒绝.此后,他断然辞去教学职务,以卖画为生.
  父亲的言行,儿了看在眼里,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化为行动.“*”结束后,有天,李苦禅叫来儿子,说有关部门通知前往认领散乱的查抄物品.他对儿子再三叮嘱:“上次叶浅予和陆鸿年把错领的那些东西都退给咱们了.这正是看人心眼儿的时候,咱们要错领了,也不要人家的啊!”也正让李苦禅说着了,在李燕领到的“杂画一批”中发现,一卷二十件黄宾虹未装裱之作,上有二三件书有李可染的上款.李燕遵父嘱,当即交还工作人员,并立即通知李可柒.李可柒见心爱之物璧还,喜不自胜.李苦禅听说后,也非常高兴.当时在场的友人开玩笑说:“何不趁此跟那位李先生讨幅牛?”原来李可染画牛是出了名的.但李苦禅连连说:“物归原主是应该!”李苦禅逝世后,李燕曾在《风雨砚边录——李苦禅及其艺术》一书中详细谈到此事.由此可见,父亲的品格教育对他的影响之深.
  “干艺术是苦事”李苦禅教育儿子从艺,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他对儿子说:“干艺术是苦事,喜欢养尊处优不行.古来多少有成就的文化人都是穷出身,怕苦,是不出来的.”接着,他结合自己从艺过程,说:“我有个好条件——出身苦,又不怕苦.当年,我每每出去画画,一画就是整天,带块干粮,再向老农要根大葱,就算一顿饭啦!”在父亲的教导下,李燕不怕风吹日晒,不畏爬山涉水,长期坚持野外写生.
  王羲之劝子于学
  晋代书法家王献之自小跟父亲王羲之学写字.有一次,他要父亲传授习字的秘诀,王羲之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指着院里的十八口水缸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中,你把这些水缸中的水写完就知道了.”
  王献之心中不服,认为自己人虽小,字已经写得很不错了,下决心再练基本功,在父亲面前显示一下.他天天模仿父亲的字体,练习横、竖、点、撇、捺,足足练习了两年,才把自己写的字给父亲看.父亲笑而不语,母亲在一旁说:“有点像铁划了.”王献之又练了两年各种各样的钩,然后给父亲看,父亲还是不言不语,母亲说:“有点像银钩了”.王献之这才开始练完整的字,足足又练了四年,才把写的字捧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在儿子写的“大”字下面加了一点,成了“太”字,因为他嫌独生子写的“大”字架势上紧下松.母亲看了王献之写的字,叹了口气说:“我儿练字三千日,只有这一点是像你父亲写的!”王献之听了,这才彻底服了.从此,他更加下工夫练习写字了.
  王羲之看到儿子用功练字,心里非常高兴.一天,他悄悄地走到儿子的身背后,猛地拔他执握在手中的笔,没有拔动,于是他赞扬了儿子说:“此儿后当复有大名.”王羲之知道儿子写字时有了手劲,这才开始悉心培养他.后来,王献之真的写完了这十八缸中的水,与他的父亲一样,成了著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劝子于学,采用的是“不动声色”的方法.王羲之对儿子没有一句说教,却使王献之逐步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从小就开始确立了严格的治学态度.
  司马光教子俭朴
  “俭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的主要功绩在于积有限之*资财,以兴家业,繁吾中华.故此,我国历史上众多有识之士在生活上都十分注意自身的俭朴,也十分重视对后代的“俭朴”教育.这种身教言传之精神,成为后人正身教子的楷模.
  北宋杰出史学家司马光,进士出身,屡官天章阁侍兼侍讲、御史中丞、尚书左仆射,后追封为温国公.他著述宏丰,其名著《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他的生活十分俭朴,工作作风稳重踏实,更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主要内容.
  在司马光的一生中,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据有关史料记载,司马光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谨身节用.他在《答刘蒙书》中说自己“视地而后敢行,顿足而后敢立”.为了完成《资治通鉴》这部历史巨著,他不但找来范祖禹、刘恕、刘敛当助手,还要自己的儿子司马康参加这项工作.当他看到儿子读书用指甲抓书页时,非常生气,认真地传授了他爱护书籍的经验与方法:读书前,先要把书桌擦干净,垫上桌布;读书时,要坐得端端正正;翻书页时,要先用右手拇指的侧面把书页的边缘托起,再用食指轻轻盖住以揭开一页.他教诫儿子说:做生意的人要多积蓄一些本钱,读书人就应该好好爱护书籍.为了实现著书立说治国鉴戒的理想,他15年始终不懈,经常抱病工作.他的亲朋好友劝他“宜少节烦劳”,他回答说:“先王曰,死生命也.”这种置生死于不顾的工作、生活作风,使儿子同僚们深受启迪.
  在生活方面,司马光节俭纯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他常常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为了使儿子认识祟尚俭朴的重要,他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强烈反对生活奢痱,极力提倡节俭朴实. 在文中他明确指出:其一,不满于奢糜陋习.他说,古人以俭约为美德,今人以俭约而遭讥笑,实在是要不得的.他又说,近几年来,风俗颓弊,讲排场,摆阔气,当差的走卒穿的衣服和士人差不多,下地的农夫也脚上穿着丝鞋.为了酬宾会友“常数月营聚”,大操大办.他非常痛恶这种糜烂陋习,为此,他慨叹道:“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其二,提倡节俭美德.司马光赞扬了宋真宗、仁宗时李亢、鲁宗道和张文节等官员的俭约作风,并为儿子援引张文节的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告诫儿子这句至理名言是“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接着,他又援引春秋时鲁国大夫御孙说的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接着,他对道德和俭约的关系作了辩证而详尽的解释.他说:“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反之,“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其三,教子力戒奢侈以齐家.司马光为了教育儿子警惕奢侈的*,常常详细列举史事以为鉴戒.他曾对儿子说过:西晋时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祟“以奢糜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准生活豪侈冠于一时,“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司马光还不断告诫孩子说:读书要认真,工作要踏实,生活要俭朴,表面上看来皆不是经国大事,然而,实质上是兴家繁国之基业.正是这些道德品质,才能修身、齐家,乃至治国、平天下.司马光关于“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警句,已成为世人传诵的名言.在他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他历任校书郎、著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誊于后世.
  陈景润也“望子成龙”
  陈景润生前不仅是数学奇才,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独特的见解.儿子名叫陈由伟.“陈由伟”这个名字是陈景润起的.陈由是他与夫人(由昆)各自的姓,伟则希望其对人类有伟大贡献的意思.陈景润也望子成龙.
  陈景润对独生儿子的培养方法主要有三条:一是要培养孩子的个性.他主张*对待儿子.家庭*,父子*,母子*,使孩子能*自在地成长,使他的思维方法更具有个性.陈景润认为,孩子有个性才能成才,文艺家、政治家、科学家都靠个性的发展才获得成功.二是支持孩子的求知欲.陈景润希望儿子将来也当科学家.陈由伟天生聪明,每当他拿玩具,便好奇地把玩具“解剖”--拆开看个明白.一个玩具几十元,当母亲的便拉下脸来严肃批评儿子.这时,陈景润总是乐呵呵地站在儿子一边说:“孩子有好奇心是件好事.他能拆开玩具证明他有求知欲望,能研究问题.当父母的要支持他才对.” 三是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朋友.儿子上小学后,常常向陈景润谈自己的事:学习、劳动或与同学的往来.陈景润认真听着,然后为孩子当参谋,或表扬或批评纠正.很快,他就获得了孩子的信任,和儿子成了朋友.
  陈景润还认为,教育培养孩子,要因人而异,不同环境、不同性格,教育的方式方法也要不同.这正是这位举世闻名的数学家的过人之处.
  现在他儿子在学校不仅学习成绩好,品行也优良.陈景润曾对由昆讲,教育孩子要灵活,要分阶段.孩子的成长与教育方法分不开.
  傅雷育子成才
  四十年代上海孤岛时期,傅雷的大儿子傅聪还没到上学的年龄,傅雷很早就发现在儿子幼小的身心中,有培养成为音乐工作者的素质,便首先在家中由父母亲自担当教育的责任,并在最基础的文化教育中,环绕着音乐教育这个中心.正如傅雷在对已、对人、对工作、对生活的各方面都要求认真、严肃、一丝不苟的精神一样,他对待幼小的孩子也是十分严格的,很少看见他同孩子嬉戏逗乐,也不见他对孩子的调皮淘气行为表示过欣赏.他亲自编制教材,给孩子制定日课,一一以身作则,亲自督促,严格执行.孩子在父亲的面前,总是小心翼翼,不敢有所任性,只有当父亲出门的时候,才敢大声笑闹,恣情玩乐.他规定孩子应该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比方每天同桌进餐,他就注意孩子坐得是否端正,手肘有靠在桌边姿势,是否妨碍了同席的人,饭菜咀嚼,是否发出有失礼貌的咀嚼声.甚至因傅聪不爱吃青菜,专拣肉食,又不听父亲的警告,就罚他只吃白饭,不许吃菜. 傅聪按照父亲的规定,每天上午下午,几小时几小时地练习弹琴,在时弹得十分困倦,手指酸痛,也不敢松弛一下,只好勉勉强强地弹下去.但有时却弹出了神,心头不知来了什么灵感,忽然离开了琴谱,奏出自己的调子来.在楼上工作的父亲,从琴声中觉察异样,从楼梯上轻轻下来.傅聪见父亲来了,吓得什么似的,连忙又回到琴谱上去.但这一次傅雷并不是来制止的,他叫孩子重复弹奏原来的自度曲,听了一遍,又听一遍,并亲自用空白五线谱,把曲调记录下来,说这是一曲很好的创作,还特地给起了一个题目,叫做《春天》. 有的人对幼童的教育,主张任其自然而因势利导,像傅雷那样的严格施教,似乎有些“残酷”.傅雷后来也经常为自己早年的严格而向儿子忏悔,但是大器之成,有待雕琢,在傅聪的长大成材的道路上,我们看到作为父亲的傅雷所灌注的心血.傅聪后来远赴重洋,仍然潜心艺术,不为外界分心,终于成为一位知名的钢琴演奏家,这与傅雷幼时对他的严格教育是分不开的.
  隋文帝依法惩子
  秦孝王杨俊是隋文帝的第三个儿子.他倚仗父亲的权势,目无法纪,经常违反国家规定的制度,还放债取息,使得一般官吏和老百姓深受其害.但他官大气壮,又有一个皇帝父亲,因此谁也不敢得罪他.
  杨俊在外胡作非为,他的妃子崔氏非常生气,恼怒之下把毒药放在瓜中,让杨俊吃.杨俊吃瓜中毒得了病,事情闹大了,引起轰动.隋文帝听说了此事,立即下令把他召回京城,撤消了他的一切官职,并责罚他只许待在京城自己的府中,不准跨出府门一步.
  左武卫将军刘升替皇子杨俊求情说:“秦王除了利用官物营建宫室而外,没有其他的过错,我认为可以原谅他.“隋文帝说:“谁也不许触犯法律!皇子也不能例外.“左将军还想再为杨俊求情,但是看到隋文帝很生气的样子,便不敢再罗嗦,停止了求情.
  大将军杨素出来打圆场说:“秦王所犯的过错,不应该受到这样严厉的处分.请陛下宽宏大量,原谅他一次吧!“隋文帝说:“我是五个儿子的父亲,更是一国之主!如果按照你们的意思去办,是不是要另外为皇子们制定一个特别的法律?周公当年能不顾情面,杀掉发动*的周武王的弟弟管叔和蔡叔.我虽然远远不如周公,但我也不能做出违背法律的事情呀!
  隋文王没有同意刘升和杨素的一再请求,依法惩处了儿子杨俊,为臣民做出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