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首诗题目是什么还有两句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首诗题目是什么还有两句怎么说

问题描述:

古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首诗题目是什么还有两句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首诗题目是什么还有两句怎么说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编辑本段]注释
  1.选自《王右丞集笺注》.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
  2.使:出使.
  3.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问边:到边疆区查看.
  4.属国:汉代时称那些已归附的少数民族地区.
  5.居延:古县名,在今甘肃张掖北.
  6.征蓬:飘飞的蓬草,比喻漂泊的旅人,泛指远行的人.
  7.孤烟:远处独起的炊烟.
  8.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胡天,这里指西北地区.
  9.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10.长河:黄河(但也有人认为不是黄河,而是其他的东西)
  11.萧关:古关名,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12.逢:途径
  13.出:飘出
  12.候骑:担任侦察、通讯的骑兵.
  13.都护:官名.都护是都护府的最高长官,这里借指河西节度使.
  14.燕然:燕然山,即现在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
  [编辑本段]译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轻车要前往哪里去呢?出使地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烽火台上燃起的一道孤烟,在广阔的沙漠上冲天而起,蜿蜒曲折的大河,映衬着血红的夕阳.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到了边塞,只遇到留守部队,原来守将们正在燕然前线.
  [编辑本段]重点
  「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句是描绘出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烽火台上燃起的一道孤烟在广阔的沙漠上冲天而起,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落日之残红.直,写出了孤烟之高;圆,写出了落日之低,以十分工整的对仗将塞外开阔鲜明、气势雄伟的景象描绘得入木三分.
  “大”字的作用:表现出了茫茫无边、无始无终的沙漠.
  刻画了奇特壮美的边塞风光,描绘了大漠雄浑的气势
  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比例藏进,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但,也有人说“大漠孤烟直”这句不真实.因为在大漠上,烟云升到一定高度时就会横过来而且遇到风的话,肯定会没掉的就算没有风烟还是会弯弯曲曲的升上去.而且“长河落日圆”也不准确,有着“长河落日扁”的说法.所以,这两句话是诗人的凭空想象.
  [编辑本段]赏析
  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此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于诗人,是正比,而“归雁”于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打磨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这又是从用字上说.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王维
  [编辑本段]诗人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时,曾*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王维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五律和五、七言绝造诣最高,同时其他各体也都擅长,这在整个唐代诗坛是颇为突出的.他的七律或雄浑华丽,或澄净秀雅,为明七子所师法.七古《桃源行》、《老将行》、《同崔傅答贤弟》等,形式整饬而气势流荡,堪称盛唐七古中的佳篇.散文也有佳作.《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清幽隽永,极富诗情画意,与其山水诗的风格相近.
  王维集中最不足取的是那些歌功颂德的应制诗、阿谀奉承的唱和诗和直接宣扬佛理的作品.它们的内容多不足道,语言亦多陈词套语,或是枯燥乏味.但其中也有少数名篇佳句,如“云里帝城双风阙,雨中春树万人家”(《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气象高华,体物细致,亦为人所称道.王维诗《少年行》插图 选自明代万历集雅斋刻本《唐诗七言画谱》.
  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本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层次结构]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编辑本段]中心
  《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本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