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诸葛亮的《诫子书》里面,到底是“险躁则不能治性”还是“险躁则不能冶性呢”?
问题描述:
请问,诸葛亮的《诫子书》里面,到底是“险躁则不能治性”还是“险躁则不能冶性呢”?
课本上上是治,其他书目上,包括网络上基本是冶.是该以课本为主呢还是以大众为主呢?请说明原因.答案明了、确切再加20分.
答
险躁则不能治性
老师说了要以课本为主
我们课本就是治
冶可能是比较老的版本上的吧 百科上也就用的
治性的意思是陶冶性情.
刚查了下资料,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其实通假字可以说是古人写的错别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原因之一。“通”:表示通假字,是指“写错或印错的字 ”通“作者本来要写的字” 。换句话说,其实原文应该是“冶”,但是传到后世成了“治”。文言文中的用字现象有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假借字、繁简字、讹误字、避讳字等。我觉得这里应该是讹误字的一种,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通假字”。只是后人联系用字常识,认为这句话作者原意是“陶冶情操”,可能“冶”字误做“治”。所以还是根据教科书上念“zhi四声”,但是你自己明白此为“冶”的意思即可。刚才查了一些古图片,发现后人临摹《诫子书》时,写的都是“治”而非“冶”,据此猜测,可能古时有“治性”一说,其意思相当于现在的“陶冶情操”的意思。例如:“治学”,其中“治”的意思和用法与“治性”中类似,可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