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迟日*丽,春风花草香.”和“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的后两句各是?

问题描述:

诗“迟日*丽,春风花草香.”和“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的后两句各是?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迟日*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书湖阴先生①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②送青来.
  注释
  ①:湖阴先生:名杨德逢,为王安石寓金陵紫金山下时的邻居.
  ②:排闼:推开门.
  简析
  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宁,心绪趋于平静,吟诗学佛,创作了许多写景抒情的绝句,为人称誉.黄庭坚评曰:“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见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五).曾季狸《艇斋诗话》亦云:“荆公绝句妙天下”,“绝句之妙,唐则杜牧之,本朝则荆公,此二人而已”.《书湖阴先生壁》共二首,这首非常有特色,大多数文学史都提到它. 湖阴先生是杨德逢的别号,王安石的邻居.这首小诗写出湖阴先生住处的特点,写出一个清幽雅洁的意境,用笔精妙.茅草房檐下,因为主人经常清扫而没有苔藓,显得干净,整个小院则很宁静.请留意,诗人说的是“静无苔”,而不是“净无苔”,这里,“静”与“净”侧重修饰的对象不同,前者一比后者包含的意思更加丰富.因为“净”是修饰茅檐下的石头的,只表明一层干净清洁的意思,而“静”则是修饰了整个环境,写出一种气氛.况且,既说了“长扫”,有补言“无苔”,洁净这个意思已经表达清楚,再加一“净”字就没有必要了.第二句写花木长得很好,整治成畦,全是主任自己亲手栽种的.这两句从小处落笔,写湖阴先生的住处景物,在描写茅檐无苔,花木成畦这些外在景物的同时,也摹写出主人的内在性情.这是一位心境安闲、雅好整洁的人物. 后面两句从大处落笔,写湖阴先生的居处环境:“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带流水护卫着田地,环 绕着绿色的农作物;两座山峰面对着房屋,仿佛要推开门,给主人送上满山的青翠.诗人运用了对偶、拟人、借代的修 辞手法,把山水描写得有情且有趣.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措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这就使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显得柔婉可爱,生动活泼.本来水是环绕着绿色的农作物,但诗人没说具体的植物,而是用植物的色彩来代替,说“将绿绕”,环绕着绿意;青色,也是虚的,是没法送的,诗人却说山要“送青来”,这就化实为虚,诗意盎然.事实是湖阴先生的房屋与山距离很近,主人开了门,就会看见青苍的山峰.可如果写成开门见青山,那就全无诗味了,诗人换了个说法,从对面落笔,让山做了主语,化静为动,顿成佳句,这真是巧思妙想,令人拍案叫绝.后两句写得这么好,并非完全出自诗人的独创,而是有所借鉴.据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载,五代沈彬有诗句云:“地隈一水巡城转,天约群山附郭来”,王安石的诗句是摹仿沈诗而成.两相比较,沈诗大为逊色,干枯乏味,与王句根本不可同日而语.王安石巧于点化,出于蓝而远胜于蓝,因而对他的这两句诗,人们非常熟悉,津津乐道,至于沈诗则鲜有人知.
  迟日*丽
  唐朝杜甫
  迟日*丽,(1)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2)
  沙暖睡鸳鸯.(3)
  作品注释
  (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语出《诗经·七月》:“ 春日迟迟.”欧阳炯《春光好》中有:“天初暖,日初长.” (2)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3)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1]
  作品译文
  春天的阳光和煦温暖,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春风吹来,带着花草的清香,河滩上冰雪融化,泥土变得潮湿而松软,引得燕子飞来含泥筑巢,温暖的沙子上还偎依着一双双的鸳鸯.
  作品赏析
  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甫诗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表现出了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景象,收到了让读者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甫诗中别具风神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