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绝境中找到希望的例子
在绝境中找到希望的例子
名人的,那种在绝境看到希望.的例子
一定能找到光明的出口!
【评语from徐雪莉】
“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在绝境中为自己找到一个出口.”这一句温暖人心的话语给“绝境与希望”这一话题作了准确的注解,也成功地确定了《绝境中,为自己找一个出口》一文的中心.
言之有序是本文突出的特点.文章以《圣经》中的一则小故事引入,由此阐发对“绝境”的看法,并引出中心论点.在论述过程中又层层深入,以“坚信希望”与“用心探寻希望”来构成中心论点的两个有力支撑,以米勒、贝多芬、梵高、马克思等经典事例为论据展开充分的论述.以人类前行的历史作结,显得大气而有力度.
言之有理是本文第二个特点.如:“在人们遇到挫折与困难时,会很容易地把自己投入一个臆造的所谓‘绝境’中”一句,把人们平时认为的“绝境”归入“臆造”,这就暗示了所谓“绝境”就是心的绝境,用心去寻找一定能找到出口.这样写,既含蓄又显得有理性.
【体会from蒋嘉懿】
过去以“挫折”、“逆境”为话题的文章写过不少,但这次所写的是“绝境与希望”. “绝境”比“困境”“逆境”更进一层,更深一步.因此,拿到话题,首先就是要把“绝境”与“逆境”区别开来.
材料说的是一头驴子面对绝境急中生智,脱离险境的事.根据材料,我为文章拟下中心论点——“绝境中,为自己找一个出口”,并以此作为标题.驴子能顺利脱险,依靠的是其良好的心态和聪明的头脑.于是,便有了中心论点下构成递进关系的两个分论点:“在绝境中寻找出口,首先要始终坚信希望的所在”,“在绝境中寻找出口,更要用心探寻希望的所在”.
文章的大致框架构建起来之后,再思考文章的引入和展开,选择合适的事例,写下来就较为有序,结构也较严谨.
例文三:
扭转生与死的力量
没有一种挫折是伴着微笑而来的,但有一些挫折却可以在微笑中被征服.有人穷尽一生都无法从挫折的阴影中走出来,那是他们忘了:要用一颗平静的心去微笑.
千百年前,老子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福之所以能相互转化,是要有一定的条件,那就是用乐观支撑而起的一种永不放弃的心情.
十九年忍辱作俘可以算是一种挫折,但是,勾践却终于凭着坚韧的毅力东山再起.因尽忠直谏而被受以宫刑可以算是一种挫折,但是,司马迁却凭着非凡的意志完成了旷世大作《史记》.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遇到挫折,有些人之所以能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面对挫折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用正确的心态将之转化为激励自己成功的动力.
韩信命人背水布阵,结果反而出奇制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人都有一种超越自我的潜能,而这种潜能往往在身处绝境时才会被激发出来.但这并不表示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如果没有一颗安静的心去思考,很多人往往会选择放弃.
孙膑不幸丧失了髌骨,却因自知和自信而不曾放弃.他自知形体的缺陷不会影响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他自信总有一天可以用君子之行替自己讨回公道.最后,他终于成功了.
没有人有义务在任何时候都帮你一把,也没有人有必要在任何时候都以你为重,人生是自己对自己负责.只是很多时候,外界的因素会对人产生干涉,使人不自觉地对其产生依赖.真正能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可以丢弃这些依赖,而靠自己实实在在努力的人.
要做到直面危机而临危不乱,谈何容易又何其简单?古人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这里包含的玄机甚深,扭转死与生的强大力量的源泉,是一份乐观沉着的心态.
始终微笑着面对生活吧,生活也终将将同样的快乐赐予你!
【评语from徐雪莉】
本文从驴子的故事中得到启发,确定文章的中心是“扭转死与生的强大力量的源泉,是一份乐观沉着的心态”,对材料与话题的把握是准确的,观点较为新活.文章例证充分,语言面貌较好,有一定的写作功底.
本文最大的遗憾就是思维的理性程度不够高.首先是表现在混淆概念.文章将“绝境”与“挫折”混为一谈,无论是勾践还是司马迁的例子都是挫折而不是绝境.其二,表现在文章整体结构的逻辑性不够.从勾践、司马迁到韩信、孙膑,看不出内在的逻辑联系,较为松散,缺乏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其三,本文有些段落内部缺乏逻辑思考,如倒数第三段.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才能使议论文发出理性的光辉.
(发表于《中学生天地》2006.9)
别抄啊,我想你老师可能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