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评康有为的变法理论.

问题描述:

1、简评康有为的变法理论.

百余年前,正是中华大地飘摇零落于寰宇间,逢千年未有之变局,万世未有之痛辛,泱泱大国仿若垂暮衰残而尽受列强欺侮蹂躏,在存亡危及之秋.而国虽见颓势,国人此时此间却激发出那个时代民族救亡的最强音.康有为自是那个时代那个群体的代表,今日对康有为虽多有诟议非语,只在老先生变法失败后蜕变为保皇主力,逆历史而行.而在民族危难之际,康有为不碌碌于世间求一息生存,而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先,卓然于时代波涛动荡的前锋,凛凛浩然天地间,以布衣之身改华夏锢蔽千年经纬纲常,此心戚戚于国人,由此观之,则康有为却应为历史为民族所肯定.
康有为于1888年即作“上清帝第一书”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的主张.此书使得保守官僚大为震恐,最终自是无法“上达天听”.但这却从另一方面,促使康有为思考,如何在这样一个封建传统文化的桎梏下,特别是封建官僚群体,特别是封建官僚群体中的守旧排外*能接受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在这个现实下最终使康有为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得解决之道,即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变法的依据来与西方近代思想融合形成其理论.
这一理论集中表现在康有为的两部著作即《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其中康有为以今文经学作为其变法的思想根据.今古文经学之争始自西汉末,秦始皇于三十四年(前213年)下“挟书令”焚毁儒家经典,又经秦末战乱经典损毁迨尽,故而汉初使历经先秦的老儒凭借记忆,口头传授经文,由弟子们将这些经文与解释记录下来,因为是用当时通行的隶书书写,故称之为“今文经”.文帝时置经学博士,由今文经学家充当,武帝置“五经”博士,在太学讲授,使今文经学得到广泛传播.古文经是从孔子旧宅的墙壁中发现的用秦统一前的篆书写成的.被国家收集整理,西汉末经学家刘歆在校书发现古文经与今文经不但经文互异,而且篇幅也增加不少,刘歆建议在太学设立古文经学官,遭今文经学家与执政大臣反对,其建议未被采纳.王莽*使,企图利用古文经“托古改制”而立古文经博士,东汉时又被取消,但在民间却广泛传播.今文经学重在发挥经文“大义”,附会阴阳五行,纬候图谶,以巩固君王的“一统”思想,因而公羊家的春秋学受到特别重视.古文家专讲古代典章制度,不讲阴阳五行,治学注重师承,严守家法.古文经学家尊奉周公,认为周公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孔子是“信而好古,述而不作”,只是“删述六经”.是古代文化的保存者.而今文学家认为是孔子作六经.
康有为原是信奉古文经的,犹为推崇周公,酷好《周礼》,后来他结识了著名学者廖平,受到启发.转而力图从今文经学中汲取作为变法理论的依据.先后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第一部关于变法维新的理论著作,在书中他认为《易经》的一部分(说卦,序卦,卦杂卦),《古文尚书》,《毛诗》,《周礼》,《左传》,《尔雅书序》都是伪经,是王莽变法时让国师刘歆伪造的.他湮没了孔子“微言大义”,“托古改制”的愿意,是新莽一朝之学,与孔子无涉,应称“新学”.认为清代古文经学家不辨真伪,高谈“汉学”,实际上不配称“汉代之学”,只能称为“新代之学”.此书一方面有学术价值,更在于打破了盲目信古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从理论上动摇了古文经学的“述而不作”的传统理念,打击了顽固派的“恪守祖训”的古旧礼制,冲荡了阻碍变法维新的“笃守旧法”的保守思想,引导知识分子去怀疑古代的经典,从而动摇了帝王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而激荡于学术界和统治阶层.《孔子改制考》是在其弟子陈千秋,梁启超的协助下完成的,其主旨是依据今文经学的理论,详尽地发挥“通三统”,“张三世”的学说.所谓“三统”是说夏,商,周三代不同,当随时变通因革;所谓“三世”,是说社会将以“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个阶段发展,而且愈变愈进步,决非人力所能阻止.他指出乱世是春秋礼崩乐坏时代,升平世是君主专制时代,而太平世则是君主立宪时代.该书还着重宣传孔子“托古改制”的理论.宣称《六经》都是孔子所作,《六经》中记载的有关尧舜的“盛德大业”,都是孔子假托古圣先王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主张的.此书把孔子装扮成一位资产阶级历史进化论和民权平等思想的倡导者,以证明他是孔子道统的真正继承者,他的变法主张是完全合乎圣人之道的.《孔子改制考》比起《新学伪经考》具有更强的政治性,也就引起更大的震荡.
最终维新变法归于失败,这既是因为反对*远远强于维新派,但作为变法理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其中的缺陷也预示着变法的命运.一方面,康有为在证明其理论的权威性,在论证中有过多生涩牵强,这样当人们质疑于这些论证时,自然也就使的著作本身价值大打折扣.因此如康有为的弟子梁启超,变法中坚谭嗣同也对这些著作表示出或多或少的不认同.那些支持变法的帝党官员也并不很拥护.又因为其理论还是大大的冲击了传统观念,也屡屡被打压.像张之洞见到《孔子改制考》后立即作《劝学篇》加以驳斥,而那些顽固派更是深恶痛绝这些著作.另一方面,虽然《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中体现了变法维新的思想,但是,作为一场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首先是要使人们普遍接受资产阶级性质的启蒙思想.而如果人们没有一个较为进步的思想观念,也就无法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这也预示了变法最终难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