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母爱的成语,古诗.故事是母爱的哦
有关母爱的成语,古诗.故事
是母爱的哦
成语:孟母三迁 断机教子
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故事]: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成语:画荻教子
北宋时候,有个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叫欧阳修,文章写得很出色,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他的母亲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郑氏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
岳母刺字
歌颂岳飞的英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传颂岳母刺字的故事也极为流行.
但是岳母刺字的故事,历史上却查无依据.宋人的笔记和野史均无记载,包括岳飞的曾孙岳珂所著的《金陀革编》也没有记录.岳母刺字始见于元人所编的《宋史本传》,书云:“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但书中未注明此四字出自岳母之手.
至明代中叶,岳飞的故事开始广为流传.成化年间创作的《精忠记》,也仅提及岳飞背脊有“赤心救国”字样.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熊大本的《武穆精忠传》记有岳飞见汤阴家乡有人因生活所迫,聚啸山林,为自勉和勉人,乃去钱请工匠在背上深刺“尽忠报国”四字.明末,由李梅草创,冯梦龙改定的《精忠旗传奇》,内称:“史言飞背有‘精忠报国’四大字,系飞令张宪所刺”.如若这样,“精忠报国”是岳飞成为大将后,命部将张宪刺的.
“岳母刺字”,最早见于清乾隆年间,杭州钱彩评《精忠说岳》,该书第22回,回目“结义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训子”.内容为,岳飞不受杨么的使者王佐之聘,其母恐日后还有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岳飞,倘若一时失察受惑,做出不忠之事,英名就会毁于一旦.于是祷告上苍神灵和祖宗,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字.该书叙述岳母刺字时,先在飞脊背上,用毛笔书写,再用绣花针刺就,然后涂以醋墨,使永不褪色.描述得具体而详细.但有些学者认为,纹身刺字是一门特技,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技巧,绝非一般常人所能.岳母乃家庭妇女,不可能具有这种技艺,显然是作者按照元、明有些传记中有岳飞背上刺字的记叙,加以想象发挥,艺术加工构造的.因此,岳飞脊背上有否刺字?所刺何字?是谁之手刺的?尚是个难解之谜.
有关的诗: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纸船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
和悲哀归去.
永恒的妈妈
当第一次睁开初生的双眸
最先看到的是人母的无比圣洁
慈爱的睇视和欣喜的泪流——
眼睛一眨不眨,仔细的盯着你
你朦胧无知的心本能地律动
却无法表述亲情只一阵四肢乱舞
急得你——忍不住大声啼哭
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抚育
终于坐直子你小小的身躯
在调整了情商和智商之后
决不等待,径直喊出了生命中
最珍宝的第一声——妈妈
这是最感人的原始蕴蓄
无论世界上流韵着多少种语言
只有这一声呼喊绝对的相同
没有什么乐音,没有什么诗歌
能比这一声更动人
太多了
给你个网址你自己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