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然自得、一目了然、豁然开朗三词中的“然”怎样解释?
问题描述:
怡然自得、一目了然、豁然开朗三词中的“然”怎样解释?
答
怡然自得:形容愉快,安适的样子.然:.的样子.
一目了然: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一眼就看得很清楚.然:清楚,明白.
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然:形容开阔
相关推荐
-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解释加点的词.①可以有(得):②其义自(见):③自(晓)其文:2.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答) .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_________的重要,这是因为(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4、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
- 求《兰草》阅读答案1.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①诅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与日俱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篇文章写兰草,着力表现了兰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文中有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对兰草的思想感情,这两个词语是:(小时候)__________;(救灾时见了兰草)__________.3.第③段中画线部分写树和名花,这对表现兰草起了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中的“竟”,表露了作者发现兰花时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第④段里画浪线的句子中用了“顽强拼搏”一词,本段中能具体表现这种精神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第④段有两个层次.在下面题目中的横线里各填写一个恰当的词,概
- 七年级(下)文言文复习题伤仲永七年级(下)文言文复习题伤仲永1.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注音释义。( )( )( )2.解释加点的词(1)世隶耕( ) (2)未尝识书具( )(3)借旁近与之( )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5)稍稍宾客其父( ) (6)余闻之也久( )(7)从先人在家( ) (8)受之天也( )(9)卒之为众人( )( ) (10)今夫不受之天( )(11)泯然众人矣()(1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 )7.翻译下列句子(1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3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4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8.根据文章回答以下问题(1)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2)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3)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4)仲永的天赋才华从哪些事情可以说明,请举两例。(5)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做法怎样?(6)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文言文阅读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解释加点的词.①可以有得:②其义自见:③自晓其文:2.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答) .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_________的重要,这是因为(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4、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答:好人一生平安
- 阅读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段话,写一篇700一800字的读后感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 清平乐 村居 1.“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中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_____;他们的生活是_________;他们的感情是___________.2.对“最喜小儿亡赖”句中“亡赖”一词的解释是:写出了小儿_________的情态.3.在结构上,全诗紧紧围绕溪水这一线索来布置画面,展开人物活动,词中与这一线索相关的三个句子是:(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4.从词中可以看出,作者向往怎样的生活?
- 几篇文言文阅读(一)齐人偷金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①被衣冠,往鬻②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③而夺之.吏搏④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⑤不见人,徒⑥见金耳.” ——《吕氏春秋》 [补充] ①清旦——清早.②鬻(yù)——卖.③攫(jué)——夺取.④搏(bó)——捕捉.束缚——捆绑.⑤殊(shū)——完全.⑥徒——仅仅.耳——罢了1、请解释下列句中的字词意思齐人有欲得金者 欲 见人操金 操 清旦被衣冠 被 吏搏而束缚之 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3、故事中的偷金人是个怎样的人?用一个词来形容.你获得了什么生活启示?(二)拔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zhǎng)而揠之者①,芒芒然归②,谓其人曰:“今日病矣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补充] 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揠(yà)——拔.②芒芒然——
- 请各位做几道文言文的题目西湖游记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月色入户 户(2)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工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3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
- 请教--<<醉翁亭记>>中”也”的用法”也”字作为语气词,有三种用法A,表判断(肯定)B,表陈述(解释)C,表感叹1.环滁皆山也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4.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7.故自号醉翁也8.在乎山水之间也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0.山间之朝暮也11.山间之四时也.12.而乐亦无穷也13.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14.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15.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16.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7.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18.游人去而禽鸟乐也19.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0.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请帮忙指出这些”也”字的用法,多谢!
- 短文两篇《蝉》《贝壳》导学案地答案一、预习导学1、*朗读课文《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你认为重点的句子画下来,反复朗读.2、字词学习: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这个词收敛( ) 聒聒( ) 宽恕( ) 二、课堂研讨1、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蝉的生命意义是什么?我们能从蝉身上得到什么启示?3、《蝉》中的“想起秋风颜色”,“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三、研讨展示,互动交流四、教师小结、拓展延伸第二课时一、预习导学1、*朗读课文《贝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你认为重点的句子画下来,反复朗读.2、字词学习,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这个词卑( )微 一丝不苟( ) 二、课堂研讨1、作者为什么说贝壳“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宝贝”?2、作者看到这美丽的贝壳感悟是什么?3、父亲结尾的一句“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4、对比阅读《蝉》《贝壳》这篇文章,说说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三、研讨成果展示,互动交流四、教师小结、拓展延伸学了这两篇课文后,你应该怎
- 如何提高你的阅读速度?
- are you trying to get through 想和我说说话么?trying to和get through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