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易经》所做的《十翼》是怎么规定的

问题描述:

孔子为《易经》所做的《十翼》是怎么规定的
我的书上写的是“《彖》上下、《象》上下、《文言》(我的书这没有写上下)、《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百度上写的是“彖上传、彖下传、象上传、象下传、系辞上传、系辞下传、文言传、序卦传、说卦传 、杂卦传”,请问这个《文言》有没有上下传啊?
为什么被称为《十翼》,而不是其他的某某翼?按什么来规定的,是按书的种类,还是书的数量,或者是其他什么来规定的,那具体又是怎么来规定的?

我把《辞源》的“十翼”条抄录给你,看看也许就释义了:
旧时把《易》的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称为十翼.传说是孔子赞《易》所写.《易•乾凿度》:“仲尼五十究易,作十翼.”按汉(代)田何(之)《易》,十翼与经各自为篇,东汉费直才把乾卦的彖、象、文言附合于经.郑玄又以坤文言和各卦的彖、象诸传附于经后.宋(代)朱熹作《易本义》,恢复把经和十翼分开.
所以,你提的问题只是个旧时文献分卷的问题.为什么叫翼,那是一种比喻的命名.经部好比鸟的身体驱干,翼是辅助身体活动的部分,因而经以外的易学典籍叫翼.经包括卦画,卦名,卦辞,爻辞等.恩,谢谢,这个问题属于旧时文献分卷问题,我大致明白了,我是想问“十翼”中的“十”是怎么定义的?分作十卷冠名。数一数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