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农历,他是将月相变化和地球绕日公转的规律结合应用的一种历法.2009年的农历的五月为闰月,这样比
中国的农历,他是将月相变化和地球绕日公转的规律结合应用的一种历法.2009年的农历的五月为闰月,这样比
中国的农历,他是将月相变化和地球绕日公转的规律结合应用的一种历法.
2009年的农历的五月为闰月,这样比不闰月的年份就多了一个月,为什么会出现闰月?
简单来说:
我们知道,农历分大月与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十二月中大小月基本各占一半,所以正常年为354天,比阳历年大约少11天.所以,通过“十九年七润”的方法,基本能将农历的平均历年等于回归年(阳历年).
补——关于“letour123”的问题:
月球的公转周期是规律的,古人也都能观测得到,大月小月的设置就是根据月球公转的规律逐一安排的.
朔望月是月相盈亏的周期,为29.5306日,在农历(阴历或阴阳历)是通过大、小月的适当安排,使其平均历月接近朔望月,(自己计算之后也能发现,基本上一个大月之后是一个小月,但不绝对).因此,农历历日的轮转,体现月相的变化,晦朔弦望都在一定的日期出现.例如,每月初一就是新月的日期;月中大体上就是月圆的日期.
--------------------
详细而言:
阴阳历的基本原则是:
——平均历月=朔望月(与阴历同);
——平均历年= 12. 3683朔望月=回归年.
阴历(*历就是阴历)的平均历年是354.3672日,比回归年短10.8750日.为了控制这个差值,不使它持续增大,待差值累积满一个历月时,阴阳历便在当年补上这额外的一月,叫闰月;有闰月的年份便叫闰年.闰年有13个历月,计384日(或383日).在总年数中,闰年数占36.83%.人们进而发现,19个回归年的日数(365.2422 ×19= 6939. 6018日)与 235个朔望月日数(29. 5306× 235= 6939. 6910日)近乎相等.因此,在19个阴历年(228个朔望月)中,安插 7个闰月,便使阴阳历的平均历年接近回归年.这就是我国最早应用的“十九年七闰”法.
通过闰月的安排,阴阳历的历月同季节的关系的变化,一般不会超过1个月,阴历那种冬夏倒置的现象得以避免.以闰月来协调历年与回归年的关系,这是天文历法史上的重大突破.它标志着由原始历法到科学历法的过渡.
------------
我国的传统历法,一般称夏历或农历.自秦汉以来,一直是阴阳历和二十四气并行.
因为阴阳历虽然以闰月协调历年和回归年,但由于历年长度差异太大(平年354日,闰年384或383日),历月与季节没有可靠的固定关系,仍然不能有效地指导农事进程.为弥补这个缺陷,我国传统历法另设二十四气,二十四气与太阳黄经严格对应,纯属阳历范畴,是阳历的一种特殊形式.阴阳历本身用于一般纪事,二十四气则用来指导农业生产.
二十四气分为节气和中气两组,没有中气的月份便是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