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昭君何来怨恨之说

问题描述:

咏怀古迹其三昭君何来怨恨之说

我以回答了你的别一个问题,那就把这首诗完整解释给你.你要的是第三段颈联.颔联——写昭君悲剧的一生.前两句写昭君村,这两句写昭君本人,形成生地和死地的对照.这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当年王昭君孤独地离开汉宫,远嫁到北方大漠之地,就再没回来;最后身死异域,只留下青色的坟墓,笼罩在昏黄风沙中.“‘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清人朱瀚《杜诗解意》)“黄昏”一词在这里,不仅是指时间,似乎更是指空间了,它指的是那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漠漠无边的黄昏天幕.“青冢”,指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二十里.据传塞外草白,唯昭君墓上草色常青,故称“青冢”.“紫台”与“青冢”的色彩对照,“朔漠”与“黄昏”的意境渲染,营造出浓浓的悲凉萧瑟的氛围,透出了强烈的悲剧色彩.这轻轻两句,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和沉重之感,具有大巧若拙的艺术匠心.颈联——由咏史转向了抒情与议论,揭示了昭君悲剧的根源:汉元帝只看画图不看真人的昏庸,造成了昭君抱恨天涯,葬身异域的悲苦命运.这两句从昭君命运的转折点说起,写她自从踏入宫门的那刻起,就注定了她这一生的孤独.毛延寿的一颗丧父落泪痣,让昭君做了三年冷宫人.然后,一纸和亲书,她的美便终老在了单于父子的怀抱.“空归”一词,突出昭君遗恨之深,并深寓诗人的同情.“月夜”二字则传神地渲染出魂归时凄凉清冷的环境气氛.“春风面”、“月夜魂”,将生前的青春美貌和死后的月下幽魂比照着写.一状姿容秀美,一写冷月孤魂.同一个昭君,昔如彼,今如此,讽意与同情隐于色彩不同的六字之中.两句因果相生,明暗相伴,写得有声有色,情景交融.文字对仗工巧,又蕴含着无穷感慨:生前已经错过知遇的机会,死后魂魄归来也是枉然.当然,诗人写昭君,也是写自己.在对昭君埋没宫中,葬身塞外,一生孤苦独幽的际遇深表同情之时,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尾联——正面写昭君的怨恨,点明全诗主旨.昭君虽死,其怨难平,千年以来,胡地琵琶曲中倾诉的分明是她的满腔怨恨.“怨恨”,就是怨自己远嫁,恨汉元帝无知遇之恩.“千载”,则点出乐曲流传时间之长,以见昭君怨恨之深.此耳杜甫亦借琵琶之怨表明对朝廷的不满,杜甫的一生境遇与昭君相似,所以昭君的不幸,正是杜甫的不幸; 昭君的怨,正是杜甫的怨.归纳主旨意蕴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诗歌的主旨实际上是咏古迹以感己怀.虽表面写昭君的“怨恨”,写昭君生于长江美域,殁于塞外荒漠,去国之怨,难以言表.但联系写作背景就可知道,在抒写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负.肃宗朝虽任职京师,也只不过是一左拾遗.就这,还因忧国惜才,疏救房琯,而触怒肃宗,差点获刑.虽然获救,却终被疏远,终于郁郁辞官,漂泊西南.而昭君也是因汉元帝昏庸,不辨美丑而远嫁异乡,流离而不得归,身死而遗长恨.二人的遭遇、经历、处境,无处不相似.显然作者在怀古伤己,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