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时代背景
甲午战争时代背景
的信号,脱离战斗.(海战结束)
海战结果
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水师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来远受重伤,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比睿、赤城、西京丸4舰受重伤,死伤官兵600余人.
黄海海战以后,北洋水师退回旅顺、威海,“避战保船”不再出战,日本海军掌握了黄海制海权.
黄海海战中双方战斗序列
联合舰队舰艇
第一游击队
巡洋舰:吉野(第一游击队司令坪井航三海军少将旗舰,舰长大佐河原要一)、浪速(舰长大佐东乡平八郎)、高千穗(舰长大佐野村贞)、秋津洲(舰长少佐上村彦之丞)
本队
巡洋舰:松岛(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海军中将旗舰,舰长大佐梶本知道)、严岛(舰长大佐横尾道昱)、桥立(舰长大佐日高壮之丞)、比睿(舰长少佐樱井规矩之左右)、千代田(舰长大佐内田正敏)
旧式铁甲舰:扶桑(舰长大佐新井有贯)
炮舰:赤城
武装商船(代用巡洋舰):西京丸(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的座舰)
北洋水师舰艇
铁甲舰:定远(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旗舰,管带右翼总兵刘步蟾)、镇远(管带左翼总兵林泰曾)
巡洋舰:来远(管带副将邱宝仁)、经远(管带副将林永升)、致远(管带副将邓世昌)、靖远(管带副将叶祖圭)、济远(管带副将方伯谦)、广甲(管带都司吴敬荣)、超勇(管带参将黄建勋)、扬威(管带参将林履中)、平远(管带都司李和)、广丙(管带都司程璧光)
炮舰:镇南、镇中
鱼雷艇:福龙、左队一、右队二、右队三
影响
黄海海战是海军发展到铁甲舰时代后的一次大规模海上舰队决战,颇受世界各国海军人士的重视.
北洋海军的两艘铁甲舰显示了防御能力的优势,厚装甲无一处被击穿.战列舰依然是海军中不可替代的主力舰.安装重型火炮的相对小型战舰在海战中效用不高.
北洋海军在大口径火炮方面占优势,但射速较低.联合舰队各主力舰均装备了中口径速射炮,通过速射炮的密集炮火弥补了其大口径火炮的不足.对19世纪末海军的武备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此役后各国海军设计的战舰,均重视提高大口径火炮的射速,并强化中口径速射炮的火力.
海战双方都针对性选择了不同的阵型.联合舰队采用单纵阵有良好协调性.北洋海军各舰舰首向敌,因对准不同的军舰,出现阵形紊乱导致各自为战的局面.各国海军得出结论,海战中最重要的是阵型的整齐与协调;纵阵比横阵更适合发扬火力.
联合舰队在海战中机动性占有优势,第一游击队编队航速达到15海里,海战中进退自如,始终掌握着选择进攻目标与时机的主动权.
关于方伯谦的争论
黄海海战结束以后,8月24日,济远舰管带方伯谦被以“临阵退缩,致将船伍牵乱”的罪名斩首.
关于对方伯谦的评价,史界至今仍有争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方伯谦家乡福建省出现了为方伯谦翻案的热潮.值得注意的是,福建省以外研究北洋海军史和甲午战争史的学者却表现出谨慎的沉默,很多著名学者认为以现有的史料,尚不足以翻案.
旅顺大*
1894年11月,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军攻陷旅顺,对市内居民连续四天进行杀戮,老弱妇孺无一幸免.*过后全市仅剩三十六人被留下埋葬同胞尸体,估计超过二万人遇害.死者葬于白玉山东麓的安葬岗,今称“万忠墓”.
事件
1894年11月21日,日军攻占“东洋第一堡垒”旅顺口后,进行灭绝人性的4天3夜大*,短短4天就杀害了市内群众2万人,只有埋尸的36人幸免于难.
记录
当时,许多来自西方的目击者都记述了*的真相.一名英国海员在回忆录《旅顺落难》里写到:“……断头的、腰斩的、穿胸的、破腹的,搅成一团,池糖里的水搅得通红一片.……一路上那枪声、哭喊声交杂著.满地血肉模糊,残肢断体,铺满道路.”
英国人艾伦在他的《龙旗翻卷之下》中写道∶“日军用刺刀穿透妇女的胸膛,将不满两岁的幼儿串起来,故意举向高空,让人观看.”
平壤之战
1894年9月初,日军开始向平壤推进,参战部队共20000余人,清军防御部队为12000余人.日军至15日完成部署,随即展开进攻,经过一整日激战,日军攻克平壤,清军抛弃辎重仓惶撤退,撤退途中屡遭日军伏击,撤退后又没有可以依托的防御支撑点,伤亡惨重,并且造成了驻朝鲜清军全面溃退的局面,至9月24日,清军全部退回中国境内.
9月15日平壤之战与9月16日的黄海海战一起,成为中日甲午战争的转折点,自此以后,日军完全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并开始在中国境内迅速推进.
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北洋水师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刘公岛正式成立,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
目录
• 1 创建
• 2 编成
• 3 编制
o 3.1 官制
o 3.2 海军军衔等级
o 3.3 人员
• 4 参加的主要战斗
• 5 参见
创建
1874年日本派兵登陆*企图将之占据,清兵以仅有之战船赴台将之驱逐.事件引起朝野的警惕,清*于是决定每年拨出四百万两作为经费(实际用在购置军舰款项只为每年一百万两),加快建设海军.大清海军分为三洋:北洋负责山东及以北之黄海、南洋负责山东以南及长江以外之东海,两广负责福建、南海.后来当时之南洋大臣沈葆贞,以四百万年费同建南、北两洋舰队经费分散力量不足.而北洋舰队负责守卫京师,奏准优先集全力建造. 1875年,命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创设北洋水师. 1875年,李鸿章通过总税务司赫德在英国订造4舰炮船,开始清朝海军向国外购军舰的历史. 1879年,向英国订造巡洋舰扬威、超勇. 由于对在英国定造的军舰不满意,1880年,经过反复比较向德国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镇远. 1881年,先后选定在旅顺和威海两地修建海军基地. 1885年,海军衙门成立,李鸿章遣驻外公使分别向英国、德国订造巡洋舰致远、靖远与经远、来远.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宣告成立并于同日颁布施行《北洋水师章程》.从此,近代中国正式拥有了一支在当时堪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 1888年以后,舰队经费大幅减少,多被*挪置往其他各处,如修建颐和圆工程等等.时而正为海军技术突飞猛进之时,至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北洋舰队已多年未置新舰,部份应进行之更新工程如更换新式火炮亦未能进行.原有的战舰已开始落伍,无论航速、射速皆落后于日本.
编成
致远舰
铁甲船:
• 铁甲舰:定远、镇远
快船:
• 装甲巡洋舰:经远、来远
• 防护巡洋舰:济远、致远、靖远
• 碰撞巡洋舰:扬威、超勇
蚊炮船:
• 炮舰:镇边、镇中、镇东、镇西、镇南、镇北
鱼雷艇:
• 左一、左二、左三、右一、右二、右三、福龙、
• 定一、定二、镇一、镇二
练船:
• 练习舰:康济、威远、敏捷
辅助舰艇:(略)
编制
官制
提督、总兵(分左、右翼)、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
舰长称为管带
海军军衔等级
正都统、副都统、协都统、 正参领、副参领、协参领、 正军校、副军校、协军校、
人员
北洋舰队各主要战舰舰长及高级军官几乎全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并多曾到英国海军学院留学实习.中层军官内多有为原留美幼童,被召回国后到福建水师学堂学习海军后服役.舰队内一直亦有外国人担任军官作技术专家及指导.北洋舰队的军官多能操英语,内部指挥命令亦是以英语发号.
北洋水师主要将领有:
• 丁汝昌 -- 水师提督 (自尽)
• 刘步蟾 -- 右翼总兵,定远号管带 (自尽)
• 林泰曾 -- 左翼总兵,镇远号管带 (自尽)
• 邓世昌 -- 中军中副将,致远号管带 (战死)
• 叶祖圭 -- 中军右副将,靖远号管带 (战死)
• 方伯谦 -- 中军左副将,济远号管带 (处死)
• 林永升 -- 左翼左营副将,经远号管带 (战死)
• 邱宝仁 -- 右翼左营副将,来远号管带 (革职)
• 黄建勋 -- 左翼右营副将,超远号管带 (战死)
• 林履中 -- 右翼右营副将,杨威号管带 (战死)
• 杨用霖 -- 左翼中营游击,原镇远号帮带,林泰曾自尽后接任管带 (自尽)
参加的主要战斗
• 丰岛海战
• 黄海海战
• 威海卫海战
李鸿章
李鸿章
出生 1823年2月15日 中国安徽合肥
逝世 1901年11月7日 中国北京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字子黻、渐甫,号少荃、仪叟,安徽合肥人.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目录
• 1 生平简介
o 1.1 少年科举
o 1.2 中年戎马
o 1.3 壮年封疆
o 1.4 晚年洋务运动
o 1.5 签订不平等条约
o 1.6 哀荣
• 2 诗词
• 3 评价
生平简介
少年科举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进士,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三年后翰林院散馆,获留馆任编修.
中年戎马
咸丰三年(1853年)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1858年冬,入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1860年,统带淮扬水师.湘军占领安庆后,被曾国藩奏荐“才可大用”,命回合肥一带募勇.同治元年(1862年),编成淮勇五营,曾国藩以上海系“筹饷膏腴之地”,命淮勇乘英国轮船抵沪,自成一军,称为淮军.旋经曾国藩推荐任江苏巡抚.在掌握地方实权后,在江苏大力扩军,采用西方新式枪炮,使淮军在2年内由6000多人增至六、七万人,成为清军中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一支地方武装(后来的淮系军阀集团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李鸿章到上海后,同外国雇佣军(后组建为常胜军)出犯太平军.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保住了即将崩溃的清王朝.被誉为“中兴名臣”.
壮年封疆
李鸿章后来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官封文华殿大学士,一等肃毅伯.兵权在握,成为“坐镇北洋,遥执朝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大力发展洋务.
晚年洋务运动
执掌北洋水师,创办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北洋舰队、轮船招商局、电报局、开平矿务局、派遣中国第一批学生留美……等.甲午一役战败,北洋舰队覆没,李鸿章一语“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签订不平等条约
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被日军击败.李氏授命赴日本春帆楼媾和,交涉期间遇刺负伤,最后订定“马关条约”,割让*并赔偿二万万两白银,因此背上卖国罪名,从此闭门谢客.但亦有人认为,依照当时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强势主导下的谈判情况看来,已经算是损失最少的状况了.后贬任两广总督,八国联军后奉命北上收拾残局,签订辛丑条约.签约后不久去世.据称去世前俄国公使还逼他在出卖东北的条约上签字.他已说不出话来,只得默默流泪.
谢世时留下了四千万两白银的巨额财产,民间有“宰相合肥天下瘦”之说.但去世时家产被分,无法确定具体数量.
哀荣
两宫“哭失声”,孝钦显皇后称赞他是“再造玄黄”之人.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原籍和立功省建祠.京师 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清代汉族官员京师建祠仅此一人.
诗词
有《李文忠公全集》.
评价
李鸿章作为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者,一直被认为是“卖国贼”.近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史料出现,这位备受争议的清末老臣的地位也逐渐获得一些正面的评价.
曾国藩曾说“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俞樾)拼命著书”.李鸿章热中官场,位极人臣,历数十年而不衰,显然得益于他的为官之道.
李鸿章的政敌梁启超对他的评价是: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左宗棠对他的评价是:“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
李鸿章自己的作为曾有以下评价:“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丁汝昌
丁汝昌(1836年11月18日—1895年2月12日),原名先达,字禹廷,也作雨亭,号次章.生于安徽庐江县.清朝北洋水师提督.
丁汝昌因家境贫穷,只读过三年私塾,十岁即失学.1854年太平军攻克庐江,丁汝昌即参加太平军,1861年安庆被围困,丁汝昌后随部投降湘军,在攻占安庆中立功,升千总.1862年编入李鸿章统率的淮军与太平军作战,因作战英勇,被刘铭传选入铭字营.1864年太平天国败亡,丁汝昌随刘铭传北上与捻军作战.1868年,东捻军失败,丁汝昌授总兵,加提督衔,赐协勇巴图鲁勇号.1874年清*决定裁军,丁汝昌致书刘铭传*上级拟裁自己部属,刘铭传大怒欲杀之,丁汝昌得知消息,驰归故乡,得免杀身之祸.
1875年李鸿章负责组建海军,丁汝昌前往投靠.李鸿章考虑丁汝昌与刘铭传有隙,不宜再回湘军,决定让他参与海军组建事宜.1880年,丁汝昌率林泰曾邓世昌等官兵赴英国接收“超勇”、“扬威”巡洋舰回国.1882年,朝鲜爆发壬午兵变,丁汝昌率北洋水师舰船开赴朝鲜,擒获朝鲜太上皇李是应,使日本干涉朝鲜计划落空,防止了事态进一步恶化,获奏赏.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建军,丁汝昌任提督.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光绪帝情绪激动,*所令既要寻战,又要守口.不懂海军事务的*官员不断攻击丁汝昌消极避战,从而达到攻击李鸿章的目的.9月丁汝昌奉命率北洋水师主力护送陆军增援朝鲜驻军,18日返航时在鸭绿江口的大东沟附近海域遭遇日本舰队,双方发生黄海海战.海战中,丁汝昌在旗舰“定远”舰飞桥上指挥,被炮火所伤,事先却因疏忽忘记指定旗舰指挥不灵后何舰继任,使得北洋水师各自为政.经过5个小时鏖战,双方各有损失.
其后丁汝昌受李鸿章之命坐守威海卫.他对陆军的战力表示担心,建议做好炸毁陆路海岸炮台的准备,结果成了“通敌误国”的罪证,清廷下令将其交刑部治罪.在刘步蟾等将领的通电请愿,李鸿章的极力申辩下,清廷命令,待丁汝昌手头事务结束后,解送刑部.
1895年1月20日日军在山东半岛荣成登陆丁汝昌拒绝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佑亨劝降,随后,日军从陆路攻克威海陆上炮台,海陆合围北洋水师.炸毁旗舰“定远”,2月11日他服鸦片自杀,终年59岁.北洋水师余部投降,全军覆没.光绪下旨“籍没家产”,不许下葬.直至宣统二年(1910年),经载洵及萨镇冰等人力争,清廷为丁汝昌平反昭雪.民国元年(1912年),灵柩始归葬于安徽无为县西乡小鸡山梅花地.
页面分类: 清朝军事家 | 1836年出生 | 1895年逝世 | 北洋水师
刘铭传
刘铭传(1836年9月7日,道光十六年生-1896年1月12日,光绪二十二年逝世),字省三,号大潜山人.安徽合肥西乡人(今肥西县),是中国清朝末期的一位将军和大臣,是淮军重要将领,*省首任巡抚.
刘铭传出生穷苦,11岁丧父,生活极为艰苦.18岁时放弃读书,落入江湖,曾一度上山做强盗.1856年他的母亲因为受牵连自杀.刘铭传还乡做团练.他曾一度想加入太平天国,但没有这样做,同时他一开始也反对清*积极对抗太平天国.1857年刘铭传拒绝当时合肥知县的求救而被捕,此后不久又被释放.从此他投靠李鸿章的淮军开始加入对太平天国的战争.1864年刘铭传所率部队攻克常州,俘虏陈坤书,被因此晋升为直隶总督.1867年刘铭传因对捻军作战有首功,被封为一等男爵.
刘铭传在北京做官时与其他官僚相处不和,因此他辞职或被免职还乡.他在家乡进行了一些建设工程(如创办肥西书院等),修祖祠.
1884年中国与法国因越南的战争爆发,而使得刘铭传被清廷重新启用派往*.刘铭传在*时多次击败法军登台的计划,在沪尾大捷中最终使法军放弃了登台的计划.1885年清廷将*从福建分离出来建立*省,刘铭传任巡抚.到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