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车的介绍
人力车的介绍
黄包车
黄包车,又名人力车.来自日本,又叫东洋车、洋车.为引人注目,招徕生意,车身涂黄漆,故名黄包车.
民国初年,黄包车已风靡京、津、沪、汉等大都市.武进县于民国六年(1917年)筹建人力车公司,民国七年第一家人力车公司合兴赁代所开始营业.至民国十五年已有中合兴、北合兴、老合兴等3家,另有快利一家未列入.民国十七年,西门通新闸、北门通龙虎塘、南门通湖塘桥等处公路告竣,城区内有些街道拓宽,于是人力车通行范围大为扩展,人力车公司又有发展.民国十七年后,相继开有福利、先后、利民、顺记、安泰等人力车行.至民国二十一年一月,全县甲等人力车30辆,乙等人力车570辆.至民国二十四年六月,"本邑车行有合兴、快利、捷程等20余家,出租黄包车黄750辆."至民国二十六年抗战前未变.在此期间人力车夫已有2000余人,人(车夫)多于车近3倍.虽人力车一再限制发展,但从业求车者无法控制.沦陷期间,仍有黄包车营业,敌伪新贵凭借*,劫得老车商车辆为己有,成为新车商.工人亦有购车自营者.民国三十四年十一月十六日颁布整理营业人力车条例,新老车商出租车辆和车夫自有车辆重新登记开业,当时以2000辆为限.到民国三十六年车商有20多家,有车1200辆,车夫自置车约600-700辆.人力车夫(包括季节性的)大约3000多人.*夕,全城有人力车公司和车行达30多家,黄包车数达1300多辆,黄包车商团体有"人力车租赁同业公会",黄包车工人组织有"人力车职业工会".
黄包车首先在县城发展,民国十六年七月戚墅堰商办益民人力车公司,额定黄包车20辆,县公署批准西街至火车站可以通行.民国十七年五月一日,"城建局长庄中希(庄启),偕同通江路常委会委员等,赴奔牛开通江路第二次常委会随乘黄包车4步(辆),一路经过新闸镇参观蚕桑指导所,又经过连江桥察看河工,并随途考察各段筑路成绩,至中午莅奔,一路观者骇然,可谓开风气之先",武进报为此特以《武丹路通黄包车》之标题报道黄包车第一次下乡的情况.同年有人拟筹建丹阳路黄包车公司.至民国二十年奔牛也曾开办人力车行,有少量黄包车.县城至周围集镇通黄包车的已有龙虎塘、湖塘桥、白家桥.乡镇除奔牛外,无此行业.由于下乡都是长途,黄包车夫拉车奔跑不胜劳累,故黄包车在本县40余年历史,来乡镇者不常见.
客运三轮车,为黄包车与自行车的结合体,容坐二客,驾车者脚踏行驶,较黄包车拉行奔跑减体力不少.*夕常州城里有鸣凰人自备三轮车三五辆,纳入黄包车行业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