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与爱一直是中华名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还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问题描述:

忧与爱一直是中华名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还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的情怀,都体现了先哲们对于忧与爱的思考.当然了,这种忧与爱应该是对天下万民的大优与大爱.我想,一个真正伟大的人,是必须兼有这两种情感的.
不有又想起孔子.这位伟大的至圣先师从平民中走出,他深知深处那个战火便天时代的百姓的艰苦生活,于是,他怀着对百姓的忧虑之心,架者一辆木车,游历于各国之间,旅途中受冻挨饿自然是常有的事,即使见到诸侯,他也仍是屡遭白眼,但他硬是凭者自己对天下万民的大优与大爱之心撑了过来,积极的向君王们建议推行仁政.这种忧天下的心无疑是一颗大优之心,这种为万名谋利却忘却自我的情感也无疑是大爱了.
行文至此,又想起一句话“一个真正的作家,必有一种医生情节”.我想鲁迅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作家,必定有一颗忧天下.医者,对普天下的病患也是充满关怀.鲁迅本来便是学医的,后来弃医从文,这样的双重身份也注定了鲁迅兼有着大优与大爱之心,这样的情感从(故乡)(药)这些心怀天下的作品中 便能轻易的感受到.
这些圣哲无不抱有一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心,用忧与爱的情感影响了一个时代.
在看看现在,不由想起前不久在网上看到的一个帖子.发帖人再次举出小悦悦事件,对当今社会的道德缺失表现出了深深的忧虑,底下也不断的有人回复.其中有一条最发人深省的回复:如果你也是18位路人之一,你会去救人吗?激烈的讨论戛然而止,下面再无回复.是啊,现在很多人缺失对社会抱有一颗大优之心,但也仅此而已,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一点爱的影子.又有许多人确实兼有忧与爱的情感,却只是囿于一个小范围内,忧是对身边人和事的忧,爱也只是对家庭的小爱.现在很多人抱怨当代中国缺少圣哲,我想,上述种种便是原因吧.
忧与爱是中华名字的精神脊梁,国人应当自勉.只有同时拥有了大优与大爱两种情感,我们的社会才是完整的社会,我们的时代才是美好的时代.

文章的中心思想没有跑题,结构也十分明确.孔子和鲁迅的例子的也比较合适.但是描写现代人的那一段是败笔.或许你是想通过前后的对比来说明你的观点.但是这一段明显没有达到期望的要求.你全篇文章的大意我概括了一下是这样:过去的圣哲都是兼有忧与爱的,现在人有忧无爱或小忧小爱.所以现在没有圣哲.因此,我们要同时拥有大忧大爱.仔细看看就发现其中的逻辑不是很合理.没有突出哪里要“同时”拥有.你的论据缺乏说服力.
结构改成,圣哲兼有忧爱,有忧无爱怎么样,有爱无忧怎么样,所以我们要同时兼有忧爱.这样的结构就比较合理了.
但总体来说这篇作文还算过的去,三类到二类卷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