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给三篇关于春天的古诗,顺便加上赏析!

问题描述:

麻烦给三篇关于春天的古诗,顺便加上赏析!

大林寺桃花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七绝】 类别:【山水】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人间①四月芳菲②尽山寺③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④转入此中⑤来
①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春晓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体裁:【五绝】 类别:【记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注释:
1.春晓:春天的早晨.
2.闻:听.
赏析:
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
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
思非常独到.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不知不觉的又来到
了一个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的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思想着这一年一度的春
色,人生的感慨便会油然而起,或淡或浓地萦回心头.
②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③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④不知:岂料、想不到.
⑤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这首七绝是一首纪游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初夏作于江州.是说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原因惜春、恋春之情,怨恨春去无情,谁知是错怪了春,原来它并未归去,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山寺里来了.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神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初夏,当时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任上.这是一首纪游诗,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关于他写这首诗的一点情况,本集有《游大林寺序》一文,可参考.
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忆江南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词】 类别:【】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1]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2]
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①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②谙(音安):熟悉.
③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品评】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