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所提到读书“三到”指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这“三到”的?
问题描述:
朱熹所提到读书“三到”指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这“三到”的?
答
心到 口到 眼到
相关推荐
- 100-1=0 一天,王建到妈妈工作的报社去玩,无意中发现墙上贴着一张标语,上面是一道数学题:“100-1=0”,下面是一句话:“发稿时要细心、细心、再细心!”王建一愣:谁都知道100-1=99,怎么再三强调“细心”的编辑们会把经等于“0”呢?回到家里,王建把心里的疑团跟爸爸妈妈说了.爸爸先回答:“我是医生,假如我给一个病人开了100贴药,其中有一贴开错了,病人吃后死了.你说,我的成绩是99分,还是0分?”妈妈不直接说,而是提了一个问题:“傻孩子,你还记得‘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吗?”王建想了想,说:“记得.这成语的意思是:”经过爸爸妈妈这么一说,王建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这道数学题果然大有文章呢!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们用它来提醒自己:决不允许出现差错,哪怕是一个错字、一个错误的标点也不行!我们小学生不也应该学习这种做事认真仔细,一点也不马虎的精神吗?晚上,王建在一张白纸上写了浓浓、大大的一道算式:“100-1=0”,然后端端正正地贴在了文具盒的盒盖上.1、把文中划“ ”的文字换成成语,
- 一道初三的数学题(相似三角形)如图,(= =这上面画不了,不过,我想应该想像的到图是什么样子.)三角形ABC中,CD是边AB上的高,且AD/CD=CD/BD,求角C的大小.关于这个AD/CD,我怕有些人不懂.= =,CD为分母,AD为分子.另外一个也是这样.我就不多说了.= =我。我咋就没看懂呢。不过还是要谢谢你godfred311。= =后街男孩886,= =你怎么证明那两个三角形相似呀?我晕,怎么就一个由题意可知就代过了?我现在就是知道∠C为90度,= 我也知道要先证那两个三角形相似。找不着条件嘛。= == =哎,我明天去问问老师吧。看懂了那么点儿,= 不过我还是参照你的用自己的话写了,毕竟是作业不是?
- 高二 静电现象的应用问题没有外电场干扰的情况下,一带电导体内的电场强度为0,是因为相同电荷排斥到表面,所以内部电场强度为零. 我说的对吗? 还有个问题,一个不带电的导体在没有外电场干扰下,内部电场强度怎样? 为什么?谢谢.PsS:这章节看着简单,但我觉得要理解到实质好难.还有第三个问题: 静电平衡中,一导体在一电场内,E外=E感这个我知道,但是除了导体外表面,内部还有有*电子,有*电子那么电场就应该不为零,我们老师解释是由于内部还有带正电的质子,所以抵消了,电场为零(大概是这样解释,我也记不清了),问题是怎么抵消了就没有电场?比如两个等量异号的电荷,那他们的电场就不会为零. 请解释. (我觉得我想歪了,但又不知道哪里错了)(老师对我的解释我只记了个大概,不要完全相信哈)麻烦了
-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0-24自然段,说说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和我在百草园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之处.然…然后说说你所理解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就一题不要答非所问.
- 语文一个阅读.请看问题补充.有一次,孔子的弟子曾子别了老母,离开了家乡,到费国去.不久,费国有个和曾子同姓同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听到这个消息,也没有弄清情况,就去告诉曾子的母亲:“听说你的儿子在费国杀死人了.”这时,曾子的母正在织布,听了这个消息,头也不抬地回答说:“我的儿子是决不会杀人的!”她照样安心地坐着织布.过了一会,又有人来说“曾子杀人民!”曾子的母亲仍不睬,还是织她的布.过了不久又跑来一个人,同样地说:“曾子杀人了!”听了第三个人的报告,曾子的母亲害怕了,立即丢下手中的梭子,急忙忙地跳墙跑了.1、这则寓言是曾参之母三次听传言后,由初始的不信到相信,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道理?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2、曾母相信了儿子杀了人后,为什么要跳墙逃走?假如你遇到这样的情况,若你是曾母,你将会怎么办?那若你是传话人,你将会怎样做呢?3、寓言中有三位传话人,他们误传‘曾参杀了人’的消息的原因一样吗?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4、曾母对自己的儿子应该是很了解的,但在谣言面前,她可以一而再地相信儿子,却经不住再三传播
- 六下语文评价手册16课答案 预习导航的第3题,巩固课堂的第三题和第四题怎么写预习导航的第3题: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到麦地中“摘一个最大的麦穗”,为什么还要规定“秩序进不许退”?巩固课堂的第三题:课文最后一段中“最大的麦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眼前的一穗”指_____________.读了这段话,我从中得到的启发是_________.第四题:“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生活中难免会有许多类似的疑问,请举一例表达你的理解.
- 关于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题目你认为作为保姆的长妈妈为什么要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文章写的是百草园,作者却为什么要详写这一段经历?文章: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他正抖作 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
- 等待录取通知的那个夏天阅读理解答案急……12.认真阅读文题,想想看,你从文题中得到了什么?(回答两点即可,2分) 13.本文围绕“我不愿让父亲失望”而陪父亲到乡下转转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 ,第二件事是 ,第三件事是 ; 这三件事叙写了“我”在父亲的诱导下 (4分) 14.文中加点的“厚”和“舔”这两个字,在用字炼意上非常讲究,请分别揣摩其妙处(3分).厚:舔:15.文中加横线的三句话,是父亲对“我”饱含深意的教育和启发,,,.(3分) 16.朱自清的《背影》与本文都表现了如山的父爱,但父爱的表现形式却不一样,《背影》一文侧重于写父亲为我 ,本文侧重于父亲为我 .(2分) 文章传不上去了……拜托
- {忆读书}的一些题目1.课文的主体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2.课文第四段回忆自己读(三国演义)由一知半解到越看越懂,列举了几个读错字的细节,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阅读“(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看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语段,完成后面思考题.1.选文第一、二段的结构关系是分总,请找出能表明这种关系的关键词句.2.作者为什么感到读书是他生命中最大的快乐?3.“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
- (六)阅读《小草和大树》第三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1.结合上下文理解“惴惴不安、大名鼎鼎”的意思.2.在诗人骚塞傲慢的训诫中你感受到什么?3.用“—”标出描写夏洛蒂阅读诗人骚塞回信时的感受和举动.假如你是夏落蒂,读到诗人回信后会怎么想的呢?请把你想像到的夏洛蒂的内心活动写下来.4.这一段主要写( )请你针对短文内容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5.读了这段短文,你想到了哪句名言?
- 苏轼的人生经历简练 就那个时间段和对应的时间就行了
- 向量a,b为非零向量,“函数f(x)=(ax+b)²为偶函数”是“a⊥b”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极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