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汉语拼音的音节
什么是汉语拼音的音节
音节是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确切地说,音节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在汉语里,一个汉字通常就代表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可以由一个音位构成,如“阿”/a/,也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位构成,如“他”/ta/,“三”/san/,“端”/tuan/等等。
说话的时候,发音器官的肌肉总是交替地一紧一松,因而在人们的听觉上形成一个个语音片段,这就是音节。我们每发一个音节,发音器官的肌肉就有一次紧张,先增强后减弱。音节中紧张的最高点叫做音峰,那是音节的中心,紧张逐渐减弱的最低点叫做音谷,那就是跟下一个音节的分界处。例如北京话的“*”/kanpu/这个词,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肌肉有两次紧张,所以是两个音节。在这两个音节中,音峰在/a/和/u/上面,音谷在/n/和/p/之间。为什么音峰总落在元音上头?因为它前面的辅音是从休息状态或音谷处开始发音的,发音器官的肌肉紧张程度由弱而强,突然上升(特别是塞音),而元音正是紧接着前面辅音的紧张最高点开始发音的,由此开始渐次减弱,因而在元音上显出音峰。有的音节由元音单独构成(例如“阿”/a/),发音开始时也有一个渐增的紧张,只是较为缓慢,因为从休息状态或音谷处开始发音到音峰之间总有一个过渡,不可能一下子就出现音峰。
元音前的辅音的紧张总是迅速增强的,而元音后的辅音则不同,它接着元音由强而弱的势头出现,往往发不满一个全过程,甚至只是发音器官接触一下就过去了。例如广州话入声字的收尾音-p(“鸭”/ap/),-t(“一”/iat/),-k(“国”/kuk/),或者英语con-nect/knekt/中的第二个/k/。所以元音后的辅音的紧张总是逐渐减弱的。
在一个音节内部,不同的元音音位可以直接组合在一起,构成复元音;不同的辅音音位也可以直接组合在一起,构成复辅音。复元音大多处在音节的紧张达到顶点并且开始减弱的阶段上。例如我们发“买”/mai/的时候,肌肉有一次紧张,/ai/处在紧张减弱的阶段上,是个复元音。复辅音是音节内部处在同一个紧张增强阶段或减弱阶段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组合。例如英语star中的/st/是两个辅音组成的复辅音,street/str/是三个辅音组成的复辅音。汉语没有复辅音。
语言中还有少数只由辅音构成的音节,例如表示答应的“呣”〔m〕,山西文水话的“你”〔n〕,上海话的“五”〔η〕,杭州话“小伢儿”中的“儿”〔l〕。这时候的音峰就只能落在这个辅音上。这样的辅音,我们叫做成音节辅音,在音标的下面加一个小直杠“、”来表示。
每种语言的音节都有自己的特点。例如汉语的音节通常可以分成声、韵、调三部分,声母和韵母由音质音位构成,声调由非音质音位中的调位构成。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如/kuai/(快)中的/k/。韵母指声母以外的其余部分,它又分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例如/kuai/的韵母:
u a l
韵 韵 韵
头 腹 尾
韵头又叫介音,北京话中能做韵头的只有/i,u,y,/三个音位,能做韵尾的只有/i,u,n/四个音位。每一个元音音位都可以做韵腹。韵腹是韵母的核心,每一个韵母都必须有韵腹。有些韵母只有韵腹,有些韵母可以有韵头和韵腹,或者韵腹和韵尾,也可以韵头、韵腹、韵尾齐全。凡是以/i/为主要元音或介音的叫齐齿呼,以/u/为主要元音或介音的叫合口呼,以/y/为主要元音或介音的叫撮口呼,没有韵头而以/a、o、、/为韵母的主要元音的叫开口呼。开、齐、合、撮四呼是汉语音位组合中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总的说来,汉语音位的组合格局比较简单,分开、齐、合、撮四呼,没有复辅音,能够形成的音节数目比较少。汉语转译外语的音,必须用整个音节去对应外语复辅音中的一个辅音。比方英语中的姓Swift是一个音节,转译成汉语变成“斯威夫特”四个音节。“布尔什维克”是五个音节、它来自俄语三个音节的боль-Шe-вик。用汉语转译外语的音往往要增加音节的数目。这种不便是汉语音位的组合规则所引起的。
一个声母加一个韵母就是音节.
声母有:b p m f d t n l j q x g w r z h k c ch zh sh
韵母有:a o e i u v(u上加两点,念“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