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枫桥夜泊的诗句意思

问题描述:

古诗枫桥夜泊的诗句意思

这是一位飘泊他乡的游子,写下所见的景物和感怀,时间是夜里。

诗题叫枫桥夜泊,顾名思义,作者搭船旅行在外,还没有到达目的地,这天船只泊靠在河边的一个小码头。

诗从夜间写起。第一句的,不能当作天快亮时来看,有时下午四、五点钟,太阳还高高挂在天上,月亮已然升起,到了半夜月儿西落。一年之中,这种日子很多,只是人们平常不注意,这天就是这种情况。

在长途航行之后,到了休息时分,船只选了一处码硕停靠。江南号称水乡泽国,风光特殊而优美,来到这里心情应该轻松高兴,但诗人张继却不然,或许长久作客在外,这晚触动了乡情,或许有事缠身,正苦思如何处置,总之这天夜里他无法入梦。到了半夜,眼睛仍张得大大的,从船窗中望出去,那月已西沉,四周一片寂静,连河水似乎也静止了,只有天边一二片惨淡的云仍飘浮著,刚好遮住月儿,不久又消散无踪。月光一下明一下暗,把栖息在枝头的乌鸦惊醒了,乌鸦啼叫了数声,随后四周又恢复寂静。

从天转黑到夜半这段期间,微弱的月光映照在水面上,又从水面反照回去,淡淡的光线,看起来像霜一般,满天彷佛弥漫著霜。在气温转凉的夜间,面对这景况,寒意不知不觉从四面包围过来,使只身在外的异乡人倍感孤冷寂寞。所谓由景生情,这句最能传达。一句仅七字,却含三件事,张力十足。第二句也一样,有景有情,相互交融。

月已西落,转头看看四周,那几棵停舟时曾注意到的枫树,高大的树影依稀可见,静静的站在岸边,像似有意陪伴远方作客的诗人。再望向更远处,渔火几点,在夜色中明亮清楚。怀著忧愁思绪的诗人,默默的面对著这景像。

大地悄然无声,突然一阵钟声传来,打破沉寂的夜晚。在半夜时分,苏城郊外的寒山寺,敲起夜半钟。当万籁俱寂时,钟声传得格外清晰,也传得格外远,像从空中下来,也像顺著水面滑过来,传到船中失眠的旅客的耳际。声响衬托晚间的宁静,但传进飘泊的诗人心里,却另有寂寞的感慨。钟声由远方传来,回旋耳际之后,又消失无纵,望望四周,只有无边的夜色笼罩。

实在巧,寒山两字字面很适合这时的气氛,有冷冷的味道;说它在姑苏城外,则有孤单味道,都和目前诗人的处境与心境相契合。其实作者只是作事实的陈述,而且用口语陈述,可说白描而已,何况语意还不全,必须和第三、第四句串连,才能完整的把意思表达出来。这与前面两句,每句都包涵丰富的景物、心境描绘有极大的差别。
前后一密一疏,正显出诗歌的高妙。

月已落下,乌鸦仍然在啼叫着,幕色朦胧漫天霜色。 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一人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注释】
①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②姑苏:今江苏苏州。
③寒山寺:旧说在姑苏城西十里枫桥东。
【简析】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化仍然。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即可为证。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诗人张继
字懿孙,襄州(州治在今湖北省襄阳县)人,天宝十二年进士。大历末,检校祠部员外郎,分掌财赋于洪州。高仲武谓其累代词伯,秀发当时。诗体清迥,有道者风。今编诗一卷。
有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最为著名。

自己在古诗三百首上找找,会有的。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已落下,乌鸦仍然在啼叫着,幕色朦胧漫天霜色.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一人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