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孟子、庄子的简介(详细一点)
孔子、孟子、庄子的简介(详细一点)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祖籍宋国(河南商丘)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中文名: 孔丘
外文名: Confucius
别名: 孔子,仲尼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华夏)
出生地: 鲁国陬邑(今曲阜市南辛镇)
出生日期: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逝世日期: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职业: 教师,思想家,教育家
信仰: 儒学 尧 舜 禹 汤 老庄 周文王 周公 召公
主要成就: 开创儒家学派
编纂《春秋》,修订“五经”
创办私学,打破传统贵族教育
代表作品: 《春秋》《十翼》
主要领域: 政治、伦理学、社会、哲学等
父亲: 叔梁纥
母亲: 颜徵在
妻子: 亓官氏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省邹县东南)人,有人认为邹国是鲁国的附属国,也有人说孟子是鲁国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孟子相传为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父名激,母邹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继承孔子的思想,被尊称为亚圣.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就学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宋国蒙(今河南庄子半身画像
商丘)人.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曾作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对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著书于越国杭州. 《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这部文献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1].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从“道未始有封”,庄子主要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就像“ 一棵难看的树被认为无用,有一个木匠要找一棵树作房梁 ,但这棵树太弯了,没法做房梁;第二个木匠找树做磨的握柄,要弯的,但这棵树太难看了,又没办法;第三个木匠要做车轱辘,但这棵树长得不行,从某方面讲是无用的.但从庄子的角度看,无用就是有用,大无用就是大有作为,所以庄子提倡无用精神(即“道”是*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道”也是其哲学的基础和最高范畴,即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之人认识境界.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
庄子形象(10张)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分为:外篇、内篇、杂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2].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研究中国哲学,不能不读《庄子》;研究中国文学,也不能不读《庄子》.鲁迅先生说过:“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