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的名人事例

问题描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的名人事例

  名单如下:7I颜回 鲁国人,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因为穷而好学,营养极度不良,而用脑格外过度,导致严重早衰,二十九岁头发白尽,三十一岁就交了公粮本,提前去孔庙占席位等着吃冷猪肉了.回死,孔子哭之极恸闵损 鲁国人,字子骞,小孔子十五岁.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品格很高.
  冉耕 鲁国人,字伯牛,以德行著名.曾得恶疾难愈,孔丘说是他命不好?
  冉雍 鲁国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其父不肖.孔子以其为有德行,说:“雍也可使南面.”
  冉求 鲁国人,字子有,与以上二冉同族.小孔子二十九岁.是鲁国权臣季氏之管家.有才艺,以政事闻名
  仲由 国藉不详,字子路,小孔子九岁.性鄙,好勇力,性伉直,曾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之,子路于是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然后来仍多直言,顶撞孔子,是孔门痴儿.孔子容而爱之.以政事闻名.后死于卫国之乱,被砍作肉浆.孔子大恸,为之不食肉糜.
  宰予 字子我, 鲁国人.口才极好.因为白天打瞌睡,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于是闻名百代.孔丘很不喜欢这位巧舌如簧的门生,每拿话来艮他.宰予在齐国混了个临淄大夫的官,后来与田常作乱被夷族.孔子耻之.
  端木赐 字子贡,卫国人.口才同样极好,可是孔子却对他青眼有加.齐相田常伐鲁,鲁子命之出使救鲁.子贡去齐国,吴国,越国和晋国转了一圈,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竟做下了桩天大的事业,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一使而动五国之政.子贡又精通经济,善做生意,银子挣得哗哗的.每次出使,车仆之盛,拟于王侯,又仗着孔门高徒的名份,与诸侯相抗礼.儒学之昌盛,子贡大声势大排场的宣传功不可没.孔子没有白喜欢他.
  言偃 字子游,吴国人.小孔子四十五岁.以文学著名.做过武城宰的官,管理得不错.
  卜商 字子夏,卫国人.小孔子四十四岁.孔子说“商始可以言《诗》已矣.”鼓励他要做“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孔子死后,于西河行教.治学严谨,敢于怀疑经史之谬误.曾听人说史志曰:“晋师伐秦,三豕渡河.”子夏说:“‘三豕’应该是‘己亥’之笔误.”读史志者问诸晋史,果然是“己亥”之误.于是名重天下,卫人以之为圣.魏文侯师事之而谘国政.}
  颛孙师 字子张,陈国人.小孔子四十八岁.为人有容貌姿质,宽冲博接,从容自务,居处不刻意立于仁义之行,门人友之而不敬.
  曾参 字子舆,南武城人.小孔子四十六岁.为人极孝,后娘待他极不好,而他孝行越谨,他老婆因为给她蒸梨不熟,就把老婆给休了.一天去田里除草,他不小心弄断了一根瓜秧,他老爹曾点发起火来,拿着大棍子,一棍子打得昏死过去.所幸曾参命大,又活了过来,苏醒后,马上强做出一付活蹦乱跳的样子,以示无碍,并哭丧着脸向曾点请罪,说是因为打他而让老人家费了力,自己真是该死.然后又蹦跳进屋,搬出琴来大弹,以免老爹还想着这事内疚.孔子闻之,大发脾气,骂他不懂“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的道理其实是大不孝:“明知道老爹拿着那么粗的大棍子发了狠要打,还不快跑了躲开?如果竟被打死了,岂不是陷父亲于不义不慈之地,让父亲背个恶名么?”曾参于是请罪.孔子以其能通孝道,因之以做《孝经》.:
  澹台灭明 字子羽,武城人.小孔子三十九岁(《孔子家语》作四十九岁).相貌丑恶,孔子薄之.毕业后南游江淮,为人敢与去就,率直重诺,从游弟子达三百人,名闻诸侯.孔子闻之,叹气说:“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宓不齐 字子贱,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孙子家语》作四十九岁).做过单父宰的官,有才智,仁爱,孔子赞他是君子.
  原宪 字子思,宋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清静守节,安贫乐道.孔子死后,退隐草泽中.子贡为卫相,摆着大排场去看他,见其衣冠褴缕,耻之,说:“夫子居然乐于过这种生活,真是有病!”原宪答道:“我听说,没钱花是贫穷,辛辛苦苦学了道却不去行道,才是有病.象我,是贫穷,而不是有病.”子贡大惭,为轻易说错了话而后悔了一辈子.
  公冶长 字子长,齐国人.大肚量,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耻辱.孔子说:“长可妻也”.把他招作了自己的女婿.
  南宫适(《史记》作南宫括.古读“括,适”同音.) 字子容.以智自将,世清不废,世浊不污.孔子曾赞叹道:“这人真是君子啊,这人高尚得很呐!”(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公皙哀 字季次,齐国人.鄙天下人多污身以事大夫家,不愿屈节做人家臣.孔子特叹赏之.
  曾点 字子皙,曾参之父,就是拿着大棒差点把孝须儿子打死的那位.孔子曾使诸弟子各言其志,独称曾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潇洒.可是谁想像得到,就是这位高蹈脱俗之人,竟因为一棵瓜秧子差点要了儿子的命!'Dw
  颜无由(《家语》作颜由) 字路(《家语》作季路).颜回的爸爸,父子俩共师孔子.颜回死后,他打过孔子的车的主意,想讨来给儿子做棺椁.孔子没给.bpjl4
  商瞿 字子木,鲁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对《易》极有兴趣,得孔子真传.l6
  高柴 字子羔,齐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家语》作四十岁).长得比较侏儒,身长不足五尺.相貌丑陋.孔子以为愚,不怎么看重他.曾被子路提携,作了个费郈宰的官.后来卫乱,子路死,高柴逃归.孔子反又赞他明大义善保身.
  漆雕开 字子开,(《家语》作子若),蔡国人.小孔子十一岁.习《尚书》,不乐仕.孔子以是悦之.
  公伯僚 字子周.(《家语》中没有这位.))
  司马耕 字子牛(朱熹《四书集注》谓名'犁').宋国人,'大恶人'宋国司马桓(鬼隹)的弟弟.孔子周游过宋,不知怎么惹恼了桓(鬼隹),要杀了他;时孔子正于大树下与弟子讲礼,桓司马就把树给拨了.因为这个过节,司马牛每觉不安.孔子安慰他说,只要平素所为无愧于心,'内省不疚',则就不必优惧.子牛为人性燥,多言语.
  樊须 字子迟,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曾向孔子请教农业方面的知识.孔子以是薄之.子迟曾问'仁'.孔子答:'爱人'.问智.孔子答:'知人'.
  有若 字子有,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三岁(《家语》作三十三岁).博学强识,雅好古道.长相肖于孔子.孔子死后,门人思之不已,便把他当作孔子,以师礼事之.只是他徒有孔子的长相,没有孔子的学问,众门人有问,他答不出,众人怫然,又把他赶下了师座.
  公西赤 字子华,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二岁.束带立朝,娴宾主之仪.曾言其志说:'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 为小相焉'.孔子认为他很谦虚.
  巫马施 字子旗(《家语》作巫马期,字子期.《论语》亦作巫马期),陈国人,小孔子三十岁.
  梁鳣 字叔鱼,齐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家语》作三十九岁).到三十一岁时,他老婆也还没给他生个儿子出来,于是生心想休了她,后听同门商瞿劝说,未行休事.两年后得子.
  颜幸(《家语》作颜辛) 字子柳,鲁国人,小孔子四十六岁.
  冉孺 字子鲁,鲁国人,小孔子五十岁.'
  曹血阝 字子循,小孔子五十岁.
  伯虔 字子析,小孔子五十岁.:
  公孙龙 字子石,卫国人,小孔子五十三岁.
  以上三十五人资料相对较详,闻见于书传.以下四十二人唯知其姓名:
  冉季 字子产
  公祖句兹(《家语》作公祖兹) 字子之.
  秦祖 字子南.
  漆雕哆(《家语》作侈) 字子敛.
  颜高 字子骄.(《家语》无此人)
  漆雕徒父 (《家语》无此人,却有个叫漆雕从,字子文的.疑为误笔,如三豕己亥故事.壤驷赤 字子徒.(《家语》作字子从,古'从'字与徒字相近,亦疑为彼此笔误.),
  商泽 字子
  石作蜀 (《家语》为石子蜀) 字子明
  任不齐(《家语》作任子齐.应亦为笔讹) 字子选
  公良孺 字子正,陈国人,贤而有勇.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赞助了五辆牛车并从游.后处 字子里.(《家语》作字里之,应谬.)
  秦冉 字开.;*
  奚容箴 字子皙.
  公肩定 字子中(《家语》作子仲)
  颜祖 字襄.(《家语》无此人).
  枭阝单 字子家(《家语》无之).
  句井疆 字子疆.
  罕父黑 字子索(《家语》作宰父黑,字子黑).
  秦商 字子丕(《家语》作丕兹),鲁国人.其父名堇父,与孔子父叔梁纥俱以勇力闻名.?申党 字周(《家语》作申续,字子周).
  颜之仆 字子叔.)
  荣祈 字子祈(《家语》作子祺.)
  县成 字子祺(《家语》作子横).
  左人郢 字行(《家语》无之).
  燕(亻及) 字子思."
  郑国 (《家语》作薛邦) 字子徒.
  秦 非 字子之.
  施之常 字子恒(《家语》作子常).
  颜哙 字子声./
  叔步乘 字子车.
  原亢藉(《家语》作原[忄亢],字子藉)._
  乐咳(《家语》作乐欣,应为错误) 字子声.
  廉洁 字子庸
  叔仲会 字子期,鲁国人,小孔子五十岁.
  颜何 字冉(《家语》无此君).
  狄黑 字皙(《家语》为字皙之).
  邦巽(《家语》作卦选) 字子敛.
  孔忠(《家语》无之.而有一个'孔弗字子蔑'的,应与之是一个人).
  公西舆如(《家语》作公西舆) 字子上.
  公西点 字子上(应误.《家语》作字子索).
  以上为《史记》版孔门七十二圣(外加五个编外人员)名单.而《家语》中又有琴牢,陈亢,悬亶三人,为《史记》所未载.附录于后:
  琴牢 字子开,一字张,卫国人.
  陈亢 字子亢,一字子禽,陈国人.小孔子四十岁.《论语》载之.
  悬亶 字子象
  这样加起来,正好八十人,比法定的七十二人整多出了八个.至于哪八个是混珠的鱼目,因年代久远,而资料极乏,已难考正.这八十人中,除了极有影响的几个人外,姓名每有差谬,而且看得出差不多都是抄刻之错讹.以儒家要典,尚且如此,遑论其它杂著.上古出版业之不堪恭维,远古所谓'遗迹''真本'之不可轻信可见一斑.这对盲目祟尚古本,并一本正经拿古本来做严肃研究的人,是一个挖苦,一声棒喝.
  参考资料:http://club.book.sohu.com/read-history-24813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