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春秋时期孔子主张不被采纳
问题描述:
为什么春秋时期孔子主张不被采纳
答
孔子生活的时代正值东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形同虚设,自齐桓公始,各诸侯国迭起争霸,屡屡挟天子以令诸侯;与此同时,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获得显著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私有土地日趋强大,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向奴隶主贵族夺权的斗争,如田氏代齐、三家分晋等等,就是在孔子的出生之地、父母之邦-鲁国,代表鲁国新兴地主阶层的三桓*也日渐强大,直逼国君的政权.在这种情况下,维系三代奴隶制社会的礼仪纲纪早已在统治者的自践和新兴封建*的踩踏下崩坏了.但孔子没有考虑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趋势,一味主张恢复三代甚至上古尧舜禹时期的典章制度和道德标准,幻想把已前进了的社会再拉回去.尽管孔子也强调对三代之礼要有所损益,他对周礼也有一定的补充和发展,但它总体上毕竟还是先王之道.孔子心里其实是认为周礼可以经百世而不变的(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他一直谴责和抵制各诸侯国破坏周礼的行为,试图用周礼去匡正已经产生变化的社会现实,使得其政治主张无法迎合各国扩张争霸的实际需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齐景公想用孔子,晏婴就以孔子好礼谏阻道:······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闲.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也记有老子对孔子开历史倒车、逆时而行的批评: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