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写出《朝花夕拾》的赏析600字.重点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问题描述:

请写出《朝花夕拾》的赏析600字.重点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童年的趣味与人生的不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赏析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在1926年的秋天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中表达的是他对童年生活的深情回忆.特别是其中写“百草园”的这一段,更是充溢着一种无法抑制的快乐.
  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都有自己童年的快乐.在我的记忆中,童年最快乐的是从小河里的大石头底下摸螃蟹来烤着吃,从大树上的鸟窝里去掏小鸟的蛋或者小鸟.初夏时节,也能从山里摘来刺莓.刺莓就是覆盆子,是“一种落叶灌木,有刺,开淡红色花,果实可食,又可入药”.熟透了的刺莓是红艳艳的,甜津津的,很诱人.还有八月瓜,长在藤蔓上,形状似木瓜.到了秋天,瓜熟了,摘了吃,又香又甜,不过一定要抢在鸟雀之前.至于美女蛇的传说,我是没有听见过.但常常听大人们摆鬼龙门阵,所以,没有月亮的晚上,总怕出门,即使有月亮,也不敢单个地走路,总是疑心后面有鬼影在追随.还有,大人们也告诉过,夜晚有人叫你的名字,你一定要仔细地听好,三番之后,辨清了是谁在叫,然后才大声地回答.一定要大声,因为你的阳气很盛,才能战胜阴鬼.这些“往事”同鲁迅有些相似,现在回想起来,都是美好的,都是无限的“乐趣”.
  鲁迅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已经45岁,而且很多年不见“百草园”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现在想来,那百草园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为什么那时就是“乐园”了?这里有真正的童年的快乐,也因为几十年的颠沛流离之苦反衬了童年的幸福与“无限趣味”.事实上,作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描绘的百草园中固然蕴涵了作者童年的快乐,但作者更深远的用意在于以之与“三味书屋”形成对照,按照社会学批评的观点来理解,是为了揭露和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人性的限制乃至戕害.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从更为普遍的人生意义的角度来解读,或许我们可以发现,作者所表现的似乎是人作为“人”在成长(即“社会化”)的过程必须选择所遭遇的痛苦和无奈,因为人不可能永远地停留在童年,你必须长大,必须追求“生命”、“幸福”和“功名”(也就是“梅花树下伏着一头鹿”).当然,鲁迅先生并非一味的眷念和惋惜,甚至我们可以从文中发现一种坦然面对的平静和客观冷峻的从容.或者说,正是因为鲁迅先生后来的家道中落、展转流离以及人生不幸,使他在无意识中回想起童年的无忧无虑,童年的纯洁*,是其生命的不幸使他“发现”了童年的“无限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