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教育学生的故事
关于孔子教育学生的故事
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冉有曾告诉过孔子:“不是不喜欢你讲的道理,就是实行起来力量够不上呢.”孔子说:“力量够不上的,走一半路,歇下来,也还罢了;可是你现在根本没想走!”这就是冉有的情形.子路不然,子路是个痛快人,孔子曾说他三言两语就能断明一个案子.有一次,孔子开玩笑地说:“我的理想在中国不能实现的话,我只好坐上小船到海外去,大概首先愿意跟着我的准是仲由了.”子路当了真,便欢喜起来.孔子却申斥道:“勇敢比我勇敢,可是再也没有什么可取的了!”这就是子路的脾气.孔子对他们说的话,都是对症下药.
孔子对其他弟子也同样有中肯的批评.颜渊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但因为颜渊太顺从他了,便说道:“颜回不是帮助我的,因为他对我什么话都一律接受!”又如孔子是主张全面发展的,如果单方面发展,他认为那就像只限于某一种用处的器具了,所以说:“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能像器具一样.”可是子贡就有陷于一偏的倾向,所以他就批评子贡说:“你只是个器具啊!”子贡问道:“什么器具呢?”孔子说:“还好,是祭祀时用的器具.”意思是说,从个别的场合看来,子贡是个体面的器具,却没有注意到全面的发展.
孔子注重启发,他善于选择人容易接受的机会给予提醒.他说:“如果一个人不发愤求知,我是不开导他的;如果一个人不是到了自己努力钻研、百思不得其解而感觉困难的时候,我也不会引导他更深入一层.譬如一张四方桌在这里,假使我告诉他,桌子的一角是方的,但他一点也不用心,不能悟到那其余的三只角也是方的,我就不会再向他废话了.”
孔子又往往能使人在原来的想法上更进一步.子贡有一次问道:“一般人都喜欢这个人,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不够.”子贡又问:“那么,一般人都不喜欢这个人呢?”孔子说:“也不够.要一切好人都喜欢他,一切坏人都不喜欢他才行.”
孔子也常常以自己虚心的榜样来教育弟子.他曾说:“我不是生来就知道什么的,我不过是喜欢古代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很勤恳、很不放松地去追求就是了.”又说:“三个人一块儿走路,其中就准有我一位老师.”还说:“我知道什么?我什么也不知道.有人来问我,我也是空空的.但我一定把人们提的问题弄清楚,我尽我的力量帮他思索.”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人死了以后怎样,孔子说:“活着的问题还没解决,管死了以后做什么?”子路又问:“该怎样对待鬼神?”孔子说:“对待人还没对待好呢,谈什么对待鬼神!”孔子就是这样看重实际问题,而不喜欢空论的.孔子也很少谈怪异、武力、变乱、鬼神.在做人道理方面,如果提得太高而不切实,孔子也是不许可的.子贡曾说:“我不愿意别人对待我的,我也不要照样对待别人.”孔子便说:“赐啊,这不是你现在能做到的!”
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冉有曾告诉过孔子:“不是不喜欢你讲的道理,就是实行起来力量够不上呢.”孔子说:“力量够不上的,走一半路,歇下来,也还罢了;可是你现在根本没想走!”这就是冉有的情形.子路不然,子路是个痛快人,孔子曾说他三言两语就能断明一个案子.有一次,孔子开玩笑地说:“我的理想在中国不能实现的话,我只好坐上小船到海外去,大概首先愿意跟着我的准是仲由了.”子路当了真,便欢喜起来.孔子却申斥道:“勇敢比我勇敢,可是再也没有什么可取的了!”这就是子路的脾气.孔子对他们说的话,都是对症下药.
孔子对其他弟子也同样有中肯的批评.颜渊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但因为颜渊太顺从他了,便说道:“颜回不是帮助我的,因为他对我什么话都一律接受!”又如孔子是主张全面发展的,如果单方面发展,他认为那就像只限于某一种用处的器具了,所以说:“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能像器具一样.”可是子贡就有陷于一偏的倾向,所以他就批评子贡说:“你只是个器具啊!”子贡问道:“什么器具呢?”孔子说:“还好,是祭祀时用的器具.”意思是说,从个别的场合看来,子贡是个体面的器具,却没有注意到全面的发展.每篇200字以内,你刚才的我分不出来每一段都是一个故事~~不要是一篇里只有孔子的,到最后总结说是教育了我们什么,我要的是孔子以前是怎样教育学生的教育一,关于教育指导思想。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二,关于教育的基本方法。孔子主张“因材施教”三,关于教育的基本内容。孔子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但他所用的教材多是沿用周代贵族学校所用的六艺,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四,关于教育的培养目标。 在孔子看来,进行教育的目的除了用仁义礼净化人们的灵魂,协调人们的社会行为之外,其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仁义之心的“仕”、“君子”,以为当时的社会服务,这就是他著名的“学而优则仕”思想。学习方面1、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2、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另外,孔子还非常重视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3、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述而》)。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4、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是这个么??不是...是教育学生的-故事-孔子带他们读书、写字、《礼》《易》《春秋》、好吧~~我输了~我实在没明白你要的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