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话题作文!
求一篇话题作文!
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现实中也存在着很多需要察纳雅言,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请说说你的看法.并为此写一篇话题作文.
这种例子有很多啊,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唐太宗知人善用 虚心听从魏征的意见 才有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也有很多反例,比如周厉王 夫差.
具体如下;
【正例】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这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坚信不移的格言.大凡称的上知人善用的帝王们都能博采兼听,广开言路,充分发挥贤良之士的作用.能够建功立业,称雄一世的明君英主,他们对于敢于直言相劝,排除国家隐患的忠臣良将极为尊重,纳谏虚心,从善如流,防患于未然,也就成就了一番伟业.
齐威王
上初中时,曾学到过《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至今日,已十五六年之久,依然清晰记得文中的许多名句.邹忌问妻:我孰与徐公美?疼爱丈夫的妻子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问妾:吾孰与徐公美?地位低微、拘谨害怕的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问客:吾与徐公孰美?逢迎应酬的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面对妻妾与客的赞美,在亲自见过徐公后,齐威王并未得意忘形,很有自知之明.他反思的结果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也.后来又通过邹忌入朝后对“比美”这件生活小事直言分析,然后同国家大事进行类比,将妻、妾、客与齐王的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进行类比推理,委婉地进谏,得出一个结论:“蔽甚”.明智的齐王决心纳谏,行“三赏”使朝廷内外得以“三变”,并最终国家昌盛,四国“皆朝于齐”.臧克家老先生在1980年撰写的《纳谏与止谤》一文中写到:“对这位勇于纳谏的齐王,既佩服他的大智,也赞赏他的风度.这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章,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宽大明智、精神高尚的形象,事隔几千年,栩栩如在眼前.想当年,他听了邹忌的讽谏之后,立即下令群臣,遍及全国,面刺错误,指陈弊病,不仅言者无罪,反而重赏,这是何等气度,何等磊落胸怀,千载而下,犹令人感奋不已!”相信这篇文章同样会带给我们很多感慨与思考.
齐桓公
被齐桓公尊为相父的管仲陪着齐桓公喝酒,时至日暮时分,齐桓公喝得兴头正浓欲上灯再喝,管仲劝说:我只过白天能饮酒,没有占卜过晚上能接着饮酒,君王您可以走了,齐桓公很不高兴地说,相父您年事已高,我还能与您快乐多久呢?何不晚上接着饮?管仲直言道:君王错了,贪婪美味者则德性浅薄,沉溺享乐者到头来必然忧伤.少年骄横必遭人遗弃.壮年倦怠则坐失良机.老年松懈丧失功名,我从现在起对您劝勉,不能沉湎于酒啊!在君主面前敢于如此直言,可见管仲之忠诚之勇敢,亦可见齐桓公的大度.齐桓公能够受此直谏,这是他能够成就其霸业的主要原因.
楚文王
楚国的楚文王,他得到茹黄猎犬和宛路短笛,去云梦泽打猎三个月不返.得到丹地少女.淫于女色,整年不理朝政,朝中的太葆上谏说:先王占卜以我为太葆,属专利之卦.如今您沉溺于田猎女色.期年不朝,必须施之以鞭刑.楚文王说:我自小就位于诸侯之列,请换一种刑罪,不要鞭我.葆中说;我受先王之命,不放废弃,不对您施鞭刑就废弃了先王之命.我宁愿获罪于您,也不敢获罪于先王.楚文王于是遵命拉来席子,伏地准备挨打.葆中们捆了50根荆条,跪下放在文王身上,再拿起又放下,反复两次,对楚文王说:您起来吧,楚文王很坚决地说:反正我已经犯有了受刑的名声,索性就打我一顿吧.葆中解释:我听说对君子只使他受耻辱,对小人才使他疼痛.若受了耻辱不改罪过,则受了疼痛有什么用呢?葆中说完走出了朝廷,请求流放深渊,治以死罪,楚文王说:这是我的过错,葆中何罪之有?于是楚文王立刻召回葆中,从此,改变以往恶习,杀了茹黄猎犬,折了宛路短笛,放了丹地美女,全身心投入朝政大事,励精图治,后来楚国兼并了20多个小国,疆土开阔日趋广大.这里自然有葆中直言劝谏的一份功劳,也有楚文王纳谏责己的一份智慧.
唐太宗
魏征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谏臣,以直言敢谏著称.他原来曾参加过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军,后来又在太子建成手下干事,曾劝过建成杀掉李世民.后来李世民看他为人直爽,有胆识,不但没有记恨反而重用了他.魏征向唐太宗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看到唐太宗有不对的地方也敢当面提出,有时甚至同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弄得唐太宗下不了台阶.《资治通鉴》载:有一天罢朝之后,唐太宗怒冲冲地说:“会须杀此田舍翁”.长孙皇后忙问所指是谁,他回答说:“魏征每廷辱我.”长孙氏连忙换着朝服,唐太宗问她要干什么,她说:“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唐太宗恍然醒悟,由怒而悦,遂免除杀机.从此以后,唐太宗虚怀纳谏,魏征直言进谏,留下千古佳话.而开明畅阔的政风,兼听则明的气象,正是造就贞观之治的根本经验之一.魏征死了后,唐太宗很伤心,他说: “人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今魏征殁,朕亡一鉴矣.”唐太宗深知“以史为鉴”的道理,所以才不会计较魏征的过去,反而重用他,结果他得到的是一个知心的朋友,一个勇敢忠诚的谋士,一个空前的盛世和一段千古佳话.
武则天
早在高宗执政期间,武则天就曾建议,要“广开言路,杜谗口”.在她执政以来,确也身体力行,大臣敢于劝谏,她也虚心接纳.设立铜匦于朝堂之上(武则天所创,类似于检举箱,惟武则天可拆看,其他人无法打开),鼓励群臣上书言事.史料记载:垂拱二年(686年)三月,“太后命铸铜为匦.其东曰:‘延恩’,献赋颂,求仕进者投之;南曰:‘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曰:‘伸冤’,有冤抑者投者投之;北曰:‘通言’,言天象灾变及军密计者投之”.武则天的勇于纳谏,善于纳谏,比起唐太宗并不逊色.虽然有人在谏诤中直言不讳,触犯她的隐私,或是劝她退位,或是涉及她的私生活,甚至有人背后议论她的缺点,但她能大度包容,并不降罪,有的还受到奖赏,比如在谏诤中涉及她个人私生活的,朱敬则就得到了赏赐,后来被提拔到宰相的地位.在她统治时期,很少有人因为直谏获罪的,因之直言敢谏在朝中蔚然成风,使下情得以上达,这对于改革弊政,促进政治清明起到了很大作用.
【反例】
历史上的许多亡国之君和自取灭亡之人大都不可听取直言,其过失无法自知,忠臣不敢直谏,君主的言路堵塞不通,灭亡的命运也就随即降临.楚怀王嫉贤妒能,流放屈原.晋灵公他不但不听士季的劝谏,不改正自己的过错,在宣子赵盾进谏后,还派人杀害了他.项羽刚愎自用,最后落了一个自剔乌江的下场.早在革命年代,*就主张“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目的就是及时地总结错误,以便工作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人还注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近几年,*里的一些官员还会在每个月里抽出一定时间举行“接待日”活动,或是开辟热线等,直接倾听群众的意见.我想,这些举措都是很好的纳谏方式,如果能切实地开展,对人民,对社会都会是好事,我们应当大力提倡.臧克家老先生在《纳谏与止谤》一文中也曾写到“现在我们有些作负责工作的领导同志,在言行方面有明显的缺点和错误,文过饰非,怕听逆耳之言,一听到正中要害的话,立即火冒三丈,像阿Q听到别人说他头上的疮疤一样.有的甚至对批评自己的同志,打击报复,仗势凌人,以冰棍对付热情,什么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全成为过耳东风.这样做的结果如何呢?贻误工作,伤害同志,最后,自己也难免于垮台.”
商纣王
据《史记•殷本纪》载: “纣愈淫乱不止……比干曰: ‘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怒曰: ‘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 商纣王贪婪酒色,骄奢淫欲,弃忠臣,乱朝政,滥杀无辜,把400多年的成汤*毁于一旦.主要因为他杀掉了比干丞相.亲小人,远君子,偏听谗言,拒绝纳谏贤臣良将,从而造成灭顶之灾.
周厉王
据《国语•周语上篇》中《召公谏厉王止谤》一文记载,周厉王很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召公告诉厉王说: “百姓受不了王的虐政了! ”厉王很生气,找了个卫国的巫人,让他监视说厉王坏话的人,巫人把说断提升驾驭力.开展“先进领导班子”创建活动,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团结协作、开拓创新、风正劲足、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使各级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体现在谋大事、办实事、做好事上.五是通过加强生活作风建设,不断提升免疫力.规范“三圈”建设,即净化生活圈,做到不良之习不养;规矩工作圈,做到不法之事不办;管住活动圈,做到不净之地不去.为了搞好党的事业,也为了个人的健康成长,我们应该像天天洗脸扫地那样,像接受手术割除病灶那样,随时随地虚心接受来自上下左右的批评帮助,以洗涤我们思想上的污垢和灰尘,克服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既是一种胸怀,一种品德,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政治上的清醒与成熟.
总之,历史是一面镜子,当我们在镜子上发现自己的影子的时候,就应当努力让事情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否则历史的悲剧还会重演.人以诚信为本,事以落实为要.话不一定说得多么动听,事不一定做得多么宏大,关键是讲真话、做实事,言必信、行必果,说到做到,言行相符,言出厉行.特别在树立良好的党风、政风和民风中最可贵的莫过于实事求是,言行一致.这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息息相关.
你可以自己稍微组织一下语言,从中汲取一些你有用的材料.希望这些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