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信其有 不可信其无'' 谁写的
宁可信其有 不可信其无'' 谁写的
古训《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义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科无所不含,但中心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
《增广贤文》内容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有韵律,读来琅琅上口,便于记诵.这是它在清代和民国年间流传广泛,至今在民间仍有很大影响的原因之一.
《增广贤文》,又称《昔时贤文》、《增广便读昔时贤文》,是一部极有影响的蒙学读本.
关于《增广贤文》的作者和成书年代,我们至今尚无法确定.目前,人们大多认为成书于清代中叶,因为清代同治年间周希陶曾对《增广贤文》加以修订,并刊行了《重订增广》一书.这种意见可备一家之说,但究竟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重订增广》的出现表明,《增广贤文》一书至迟在清同治时期就有了广泛的流传.
《增广贤文》篇幅不长,通行本只有3800 字左右.全书以韵文的形式,将格言排列在一起,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交错而出,灵活多变,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从而突破了传统蒙学读物一种句式贯穿始终的基本格式,使语句更接近于口语,更易于为人们接受.可以说,这是《增广贤文》深入民间的原因之一.
当然,《增广贤文》最能征服人心的是它的内容.这部数千字的妙文,以格言的形式讲述了对人际关系的看法,介绍了待人接物的经验.书中那些精辟的语句绝非凭空而谈、信口雌黄,而是对中国人处世经验、智慧和原则的总结,因此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正是它的生命力所在.
《增广贤文》的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谈人及人际关系,二是谈命运,三是谈如何处世,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