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在给我一句描写刚刚开放的桂花 和 描写开的正旺的桂花 的诗句.
最好在给我一句描写刚刚开放的桂花 和 描写开的正旺的桂花 的诗句.
我提赏
宋之问《灵隐寺》诗歌鉴赏
灵隐寺
宋之问
鹫岭郁岧嶢, 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 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 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 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 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 看余度石桥.
灵隐寺在杭州西湖西北武林山下,始建于东晋时.《淳佑临安志》说,在东晋咸和元年(326),印度僧人慧理,看到这座山,惊叹道:「此天竺国(古印度)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于是筹建了灵隐寺.
「鹫岭郁岧嶢,龙宫锁寂寥」,鹫岭,即印度灵鹫山,这裏借指飞来峰.岧嶢,山势高峻貌;冠一「郁」字,见其高耸而又俱有葱茏之美.龙宫,相传龙王曾请佛祖讲经说法,这裏借指灵隐寺.寂寥,佛家以「清静」为本,冠一「锁」字,更见佛殿的肃穆空寂.这两句,借用佛家掌故而能词如己出;先写山,后写寺,山寺相映生辉,更见清嘉胜境.「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是诗中名句.入胜境而观佳处,开人心胸,壮人豪情,怡人心境,它以对仗工整和景色壮观而博得世人的称赏.据说这两句诗一出,竞相传抄,还有人附会为他人代作.接下去,进一步刻画灵隐一带特有的灵秀:「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传说,在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秋爽时刻,常有似豆的颗粒从天空飘落,传闻那是从月宫中落下来的.天香,异香,此指祭神礼佛之香.上句写桂子从天上飘落人间,下句写佛香上飘九重,给这个佛教胜地蒙上了空灵神秘的色彩.
写诗如作画,要有主体,有旁衬,有烘托.诗的前六句是诗的主体.下面八句是写诗人在灵隐山一带寻幽搜胜的情景和感想:「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四句是说,诗人在灵隐山上,时而攀住藤萝爬上高塔望远;时而循著引水瓠木寻求幽景名泉;时而观赏那迎冰霜盛开的山花和未凋的红叶.这四句虽为旁衬之笔,但通过对诗人游踪的描写,不是更能使人想见灵隐寺的环境之幽美吗?「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是说自己自幼就喜欢远方的奇异之景,今日有机会面对这惬意的景色正好洗涤我心中尘世的烦恼了.「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天台山是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座落在浙江天台县,天台山的楢(yóu由)溪上有石桥,下临陡峭山涧.这两句,乍看似乎离开了对灵隐寺的描写,而实际上是说因游佛教胜地而更思佛教胜地.乍看「若离」,而实「不离」.这种若即若离的结尾,最得咏物之妙,它很好地起到了对灵隐秀色的烘托作用.张炎在《词源·咏物》条下说:「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看余度石桥」 不正是诗人游兴极浓的艺术再现吗?以一幅想象中的游踪图结束全篇,给人以新鲜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