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语气词蕴含的作者情感倾向

问题描述:

文言文中语气词蕴含的作者情感倾向
如“耳、耶、焉”等句末语气词,是不是包含了作者一定的情感态度,或批判或赞赏或置疑等?请具体举例说明,

是这样的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译句: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了.】
① 子曰:“莫我知也夫!”(《论语·宪问》)【译句:孔子说:“没有谁了解我啊!”】
②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译句:难道不是为了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呀?】
③ 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译句:(这个道理)难道只是限于伶人吗?】
④ 呜呼,亦盛矣哉!(张溥:《五人墓碑记》)【译句:啊!也够盛大隆重了啊!】
⑤ (齐宣王)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齐桓晋文之事》)【译句:(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凭借德行使人民生活安定吗?”】
例①~④均为感叹语气兼陈述语气,语气重点在“夫”或“哉”上,“夫”可译为“啊”,“哉”分别可译为“呀”、 “吗”、“啊”.例⑤是感叹语气兼疑问语气,语气重点在“哉”,可译为“吗”.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韩愈:(《祭十二郎文》)【译句:你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是较舒缓的疑问语气兼判断语气,语气重点在“邪”,它同“耶”,可译为“呢”.语气的重心在疑问.